「2067 年,我們會吃什麼?」這個問題探討的不只是食物本身的味道與口感,還有關於吃最基本的目的:生存。
Fine Dining Lovers 報導,烹飪是區分人類與其他動物的關鍵,因為烹飪,我們得以進化,演變成如今的模樣。如果我們漸漸對烹飪這個基本而必要的技能感到陌生呢?
前些日子,八位來自世界各地的主廚和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和生產者等不同領域的人齊聚一堂探討這個問題,舉辦了名為 The Catastrophic Meal(暫譯:災難的一餐)的活動。
這場活動從今年二月在丹麥展開。四月底更展開一系列的實驗性晚餐,預測未來飲食的樣貌,分為烏托邦跟反烏托邦兩種結果,烏托邦代表完美的一面,反烏托邦則是慘不忍睹的餐食,希望藉此激起大家對未來食物的反思。
過去與未來
北印地安主廚 Sean Sherman 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用的食材皆來自野外,以傳承數世紀的部落料理手法烹調。傳統上,他們不會培育或種植食物,而是透過野外採集或打獵的方式找食物,和大自然和平共處,資源反倒充足。
昆蟲
昆蟲不僅富含動物蛋白質,也是符合環境永續的營養來源。未來當牛、豬和雞等都被列為保育動物時,昆蟲將可能是人們攝取蛋白質的來源。
延伸閱讀:
昆蟲飲食美學:北歐料理實驗室的新書
安潔莉娜裘莉大啖蜘蛛提倡昆蟲飲食 我們該跟進嗎?
餐會上有的人對昆蟲飲食抱持懷疑的態度,只有一部分人願意嘗試。在大家對眼前的料理躊躇時,一群表演者來到現場,表演尋找食物的過程。用餐者體會到的不只是嘴裡的食物,還有眼前的精彩演出。
飲食形式的想像
未來的飲食方式可能是透過注射器,一點點就能帶給身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未來飲食也可能是來自實驗室的產物,而吃飯的場所就像醫院一樣井然有序,卻多了孤獨感。
北歐料理實驗室的主廚 Roberto Flore 說:「過去人們學著如何從飢餓與貧困中生存,我們相信未來大家也做得到。」活動現場可以看到葉子上載了一滴黃豌豆做成的天貝,這是多年研究的成果。他們的目的並非做出米其林三星餐廳才用得上的食材,而是希望這能成為永續飲食的一部份。
分享的美德
在食物充足的時候,和大家一起用餐分享是很容易的事。但在反烏托邦的情境中卻是另一回事;上開胃酒時,有的人拿到比較大份量的酒,有的人則否。有的人會和身邊的人分享食物,有的人則自己吃光。
另一道昆蟲料理的擺盤很華麗,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周遭裝扮可憐的表演者,他們不斷找尋食物,直到有人願意分享自己的食物為止。
你可以說,剛開始這像一場普通的晚宴,但到最後卻讓大家學到新的東西。透過這種方式,讓參與其中的人體會到分享的重要。
南非餐廳 Wolfgat 的主廚 Kobus van der Merwe 提供的菜餚則是豐盛的蔬果,搭配素食料理。用餐者聚在一塊聊天,並依循主廚的指示用餐:為你左手邊的客人滴兩滴醬汁到盤子上,並對他微笑。
這個活動從不同角度探討未來飲食的面向,引人反思。或許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完全操之在己。
資料來源:THE CATASTROPHIC MEAL: IS THIS THE FUTURE FOOD?
編譯:Ting Wei
編輯:Cindy Lo
圖:LS:N Global, Fine Dining Lo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