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惡揚善的調味法則:妥善運用鹹、酸、甜、苦、鮮、脂肪、辣


編輯: Patricia Ma

濃郁的巧克力上頭撒點鹽,滋味就鮮明了起來。水煮蘆筍淋上荷蘭醬,更能嚐出蔬菜本身清甜的味道。烹飪時若能善用七大元素——鹹、甜、酸、苦、鮮五味,以及脂肪與辣,就能調配出理想的風味。

問題是,例如檸檬是酸的、酸豆也是酸的,但兩者風味卻截然不同,那該怎麼運用呢?

雖然以七大元素概括,但每種食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風味,即使我們常說這蘋果好甜、味噌湯好鹹,但其風味絕不只如此,而是從氣味到質地都各有特色。

Food52 受到由名廚 Daniel Patterson 和知名調香師 Mandy Aftel 共同撰寫的新書《The Art of Flavor》(暫譯:風味調和的藝術)啟發,統整出這七大元素的運用法則。

「如果只是光看這七種風味,我們永遠也不可能超越死板的調味,進入活躍變化的領域。但是作為形塑、強調並緩和各種風味的工具,這七大元素是無價的。」Daniel Patterson 與 Mandy Aftel 說到。

1. 鹽=調味界的 MVP
種類:細粒鹽(例如海鹽或猶太鹽)、片狀結晶鹽、粗鹽(例如鹽之花、灰鹽)、鯷魚、橄欖、起司等

  • 依照 Patterson 和 Aftel 的說法,「鹽是調味時最重要的部分。鹽能使味道鮮活、引出食材風味、平衡甜味和酸味,此外還能提升香氣。」
  • 判斷是否抓對用量的方法之一是檢測菜餚風味的飽滿程度:如果味道在舌尖消縱即逝,那大概就還要再加點鹽。
  • 鹽加太多,比起調味不足更慘,所以請慢慢加量。
  • 鹽能中和甜味:一小撮鹽能讓甜點比較不甜,但整體風味卻更鮮明,比如文章開頭提到巧克力灑點鹽吃起來更濃郁,其實是因為鹽提亮味道的關係。另外像是煮焦糖時加點鹽,方能帶出複雜而微苦的滋味。
  • 鹽能強化酸味:在帶酸的菜餚裡加點鹽,酸味會更突出。所以說,製作油醋醬的時候,加鹽就要謹慎一些。
  • 鹽能壓抑苦味:在茄子、產季尾聲的黃瓜這些帶有苦味的蔬菜上撒點鹽,鹽能讓蔬菜釋出水分以及殘餘的苦味。如果再加上酸味,還能讓菊苣或芥蘭菜這類苦味明顯的食材變得更溫和。

延伸閱讀:味道太鹹怎麼辦?六個方法成功救援

2. 甜=抓住好味道的幫手
種類:高粱蜜、黑/ 紅糖 (brown sugar)、白糖、原蔗糖 (Demerara)、蔗糖 (turbinado)、蜂蜜、龍舌蘭糖漿 (agave)、楓糖漿、水果、甜味蔬菜(例如洋蔥、甜菜根、紅蘿蔔)等

  • 甜味能讓鹹、酸和苦味嚐起來更溫和:用以陪襯此三味,甜味是用來緩和強烈風味的好工具。
  • 甜味能讓高湯底 (broth)、湯品或醬汁滋味更豐富。慢燉也有同樣的效果,但是直接加點糖不失為更簡便的小撇步。
  • 甜味有提升濃郁程度的功效,能讓強烈的風味更圓潤。例如在油醋醬汁裡加點蜂蜜或楓糖漿產生的效果。
  • 糖能讓本身就帶甜味的食材滋味更明顯。例如在草莓上淋點煉乳。

3. 酸=提振滋味的幫手
種類:醋、優格、酪奶、酸奶油、柑橘、酸模、酸櫻桃、醃漬物等

  • 「酸」用來形容任何酸味食材,包含發酵食品(例如醋或啤酒)、益菌食物(例如優格或酸奶油)或者是天然食材(像是酸模或水田芥)。
  • 酸能中和油膩或黯淡的風味;提亮蔬菜和湯品的味道(不妨試試在紅醬裡磨點檸檬皮!);或是替平淡無趣的菜餚增添層次。
  • 醋是最強烈、最直接的酸味來源,而柑橘類的酸味則被甜味抑制,所以比較溫和。另外,包括柑橘類在內的多數水果,酸度會隨著生長變化,越成熟則甜度越高、酸度越低。
  • 酸味能降低鹹、甜和苦味,提振過度濃郁的味道,令人眼睛一亮。

4. 苦=亦敵亦友的角色
種類:菊苣、芥藍菜、葡萄柚、苦苣、啤酒、茶、咖啡等

  • 比起水果和香料,苦味更常存在於蔬菜中。
  • 苦味能為平淡無聊的菜餚增添複雜性,但只要一點點效果就很夠,所以要小心使用。
  • 烤至微焦的魚、肉和蔬菜所蘊含的苦味,能緩解濃郁感,並增添深度。但焦過頭則會難以下嚥。
  • 苦味能平衡甜味,並帶出廣度。
  • 苦味能藉由酸味、鹹味與脂肪緩解,變得更加適口。

5. 鮮味=調味界的黑馬
種類:番茄醬、伍斯特醬、海藻、番茄、菇類、核桃、酸麵糰、味噌、醬油、綠花椰菜、熟成起司和醃肉等

  • 鮮味能增加風味強度,或者用兩位作者的說法,鮮味就像音響的音量鈕。在料理中用上鮮味強烈的食材,將增添口味深度和力道。另外,也能讓清淡雅緻的料理更有重點。
  • 鹽能強化鮮味。
  • 酸會削弱鮮味。
  • 除了運用相關食材,鮮味也能透過烹飪方式創造,例如梅納反應產生的物質。
  • 鮮味過重可能會導致過於強烈的味道。

6. 脂肪=兜攏所有風味的角色
種類:動物脂肪與相關產品(例如雞蛋、牛奶、鮮奶油、奶油)、由橄欖與核果類提煉而成的油品等

  • 脂肪的角色是背負整個團隊,平均散佈並鞏固料理風味。藉由乳化效果,與脂肪結合的風味更持久且強烈。
  • 不過脂肪就像一層毯子,覆蓋在調味濃厚的食材上平衡滋味。所以脂肪用量越多,就必須額外加重鹽和酸。
  • 脂肪能平衡酸味。
  • 脂肪能壓抑鹹與苦味。
  • 脂肪能緩解辣味。
  • 重要的是,必須記得脂肪本身也有顯著的風味和質地:動物性脂肪濃郁而飽滿;乳脂肪則帶點甜味;植物和堅果油脂則較清爽些。

7. 辣=萬能的角色
種類:胡椒、芥末、辣椒、薑、辣根、辣椒醬等

  • 辣味創造出複雜多變的風味,並讓枯燥乏味的料理活了起來。
  • 辣味強化香料的味道,例如撒點卡宴辣椒粉就能讓小荳蔻或肉桂味更明顯。
  • 辣味能減輕濃郁感,例如辣醬與美乃滋就是非常美好的組合。
  • 辣味能夠任意與上述六種風味搭配。


如何調味的恰到好處,是一堂永遠學不完的課。首先若能將上述幾大原則爛熟於心,並且透過實際下廚的過程訓練味覺與手感,使之融會貫通,相信一定會越來越進步。

文章來源:
Chefs Use These 7 Tools to Fine-Tune Their Dishes & Hide Their Mistakes

編譯:Patricia Ma
編輯:Cindy Lo
Photo Credit: Everypixel, Eduardo Roda Lopes, Margo Brodowicz, Free-Photos, tookapic, Stock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