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的延續對我們來講,也是一種永續」:在欉紅主廚 Danny 的果醬概念


Sponsored by
編輯: Ann Yeh

去年,法式手工果醬店《在欉紅》主廚楊豐旭 Danny,曾於訪談中提及「物種的延續對我們來講也是一種永續。」在 NOM Magazine 團隊的印象中下了一記重錘。這概念和永續的關係為何?這次,我們將與 Danny 聊聊,台灣水果的品種延續、環境、面臨到的困境和展望。

但在討論物種延續之前,先釐清品種到底是什麼?「吃水果的時候,為什麼會特別說出要吃愛文、金煌或土芒果?」Danny 如此問。以生物分類角度來說明,界門綱目科屬種再往下細分,才是我們說的品種。而現在,每個品種的風味和特色也是一般人對於品種的印象。

人類通常依循自己喜歡的口味育種,讓它逐漸符合我們的喜好,而甜味是現今主流。像是土鳳梨變化成酸味降低,較甜膩不咬舌的金鑽鳳梨,導致土鳳梨的粗獷更為少見。「但對我來說,土鳳梨的味道更有個性。甜味是很討喜的滋味,但水果如果只侷限於『甜』,我覺得很可惜,因為絕對不僅是這樣。我們也需要很多不同品種的配種,如果消失了,基因也會跟著不見,往後的品種只會越來越少、風味單一,更不用提對環境多樣化的影響。」Danny 如此說。

▲ 法式手工果醬店《在欉紅》主廚楊豐旭 Danny。

因為這樣的理念,像是苗栗軟枝楊桃、彰化的黑后荔枝等市面上較為少見的品種,也出現在品架上。幾年前楊桃傷腎的訛傳,讓它備受冷落,許多農民紛紛棄種。風波稍稍平息之後,楊桃重新出現,而農人卻改種產量高、外皮厚,經濟效益相對高的馬來種。與之相比,軟枝楊桃較不具這些「優勢」,可是它令人感到清新的香氣和細緻的風味,仍然讓 Danny 決定製成果醬。雖然口味較不奔放,也非在欉紅的王牌產品,但 Danny 仍然願意每年向合作的農民購買一定數量的軟枝楊桃,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支持這個品種,讓軟枝楊桃的滋味得以延續。

另一個範例是彰化黑后葡萄。黑后用來釀酒居多,個頭小、容易吸引許多蝸牛附著,且直接食用的風味也不那麼吸引人。引進黑后的計畫是為了推廣釀酒業,無奈成效不彰,農民擔心作物沒人購買,棄種者眾。「但這個品種帶著特殊辛香料味道,所以我們就和其他果醬搭配,變成雙色醬。」Danny 如此說。「許多水果個性強烈,直接食用的效果比較不好,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它們美好的一面讓更多人知道。」

除了希望可以保有少見的品種,台灣也年年面臨產量過剩的問題。「台灣農民通常一看到什麼價格好,就一窩蜂種植。」結果產銷失衡,反而是事後再補救,本末倒致。缺少從頭規劃,或是政府的分配,現況仍然堪憂,失衡的循環也會反覆出現。另外,台灣水果價格普遍低,就只好用產量來獲利,「所以農民多用氮肥和肥料增加產量¹,但水果價格低,不衝產量的話你要農民怎麼辦呢?」

註 1: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的資料顯示,施肥過多容易造成土壤鹽分累積以及污染地下水的可能,對環境有不良的影響。

「所以,在欉紅果醬定價真的是不便宜。只是我希望能夠當一個領頭羊,用好水果做出好產品,也讓大家知道台灣水果也能有這樣好的表現。再公開這些水果訊息,讓消費者看到這個水果很厲害,會直接去跟這個農民買。」期待這樣消費者和農民直接接觸的經驗,更能串連價格和品質對等的認知。

除了以在欉紅的力量提升消費者意識,對於身兼消費者的餐飲同行,Danny 也有一點期待。「盡量使用新鮮、符合時令的食材;有機會多走出廚房,看看這些蔬菜水果生長的過程。」在欉紅也會帶員工去參訪產地,「讓大家不只在廚房中收到一箱一箱的水果。」雖然耗時費力,但購買現成的材料,對於栽培方式或背景知識只能單方面接收到資訊。到了產地,觀察種植環境,與農民交流,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夢寐以求的食材。

從果醬的溯源、選果,風味呈現,到和消費者的一線溝通,在欉紅走上永續之路,藉由一瓶瓶美麗的玻璃罐,串連消費者和產地的關係。秉持初衷表現「在枝頭上完美熟度的水果」,也關懷孕育美味的土地和環境。

Danny 說:
「台灣普遍依憑對極致水果甜味的喜好來栽種,但我們也需要很多不同品種的配種,如果基因消失了,往後的品種只會越來越少。風味不但單一,更不用提對環境永續的影響。」

9/23、9/24 COOKMANIA – A Better Meal:兩天的活動希望以「永續」、「食物保存」和「零浪費」為核心觀點前往活動網頁

關於專題報導:NOM Magazine 謹守編輯道德守則,與讀者和合作夥伴維持互信、透明的關係。基於此規範,專題內容製作過程將保持其應有創作空間與創作自由,而合作夥伴認同也瞭解,並不會干預其專題的任何報導及相關內容。

 

採訪/文:Ann Yeh
編輯:Cindy Lo、Naomi Chen
圖:PEXEL、在欉紅本舖、NOM 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