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國外的中餐廳用餐,吃完服務生往往會送上幸運餅乾 (fortune cookies) 作為一餐的完結。可是你不覺得奇怪嗎?台灣和中國都沒有這個文化,為什麼到了美國就變成不可少的中餐廳象徵?
The Kitchn 報導,美國紐約的雲吞食品公司 (Wonton Food Inc.) 是世界最大的幸運餅乾製造商,每年在世界各地賣出數以萬計的幸運餅乾。雖然成績亮眼,卻也非百戰百勝,九零年代他們試圖把幸運餅乾賣到中國卻失敗了。為什麼呢?雲吞食品公司的員工 Richard Leung 說:「中國人根本沒聽過幸運餅乾這東西。」
所以它到底是怎麼來的?
沒錯,幸運餅乾不是中國的產物。《紐約時報》記者李競在她《Fortune Cookie Chronicles》一書中詳細記載幸運餅乾的由來,發現幸運餅乾其實是來自日本!
學者 Yasuko Nakamachi 抱持同樣看法。他追溯幸運餅乾的源頭,最後找到日本京都的幾間烘焙坊,發現他們都有做某種仙貝,雖然顏色較深、外型較大,不過都有附上紙條。
這種仙貝早在 19 世紀晚期就出現了,至今仍持續販賣。因為加了白味噌和芝麻,味道是鹹的。紙條也不如幸運餅乾一樣塞在裏頭,而是夾在仙貝的摺痕裡,以免人們不小心把紙吃下去。
所以是怎麼傳到美國的?
20 世紀初,舊金山與洛杉磯一帶的日式烘焙坊開始出現這種餅乾。當時有的中國餐廳老闆因為沒有甜點菜單,所以決定提供這些餅乾,作為甜點的同時也兼具娛樂效果。後來二戰爆發,許多軍人前往太平洋沿岸駐守,因而接觸這種餅乾。等到戰爭結束,軍人回到家鄉,也就開始要求當地中餐廳提供這款點心。
戰爭對餅乾有什麼影響?
在美國,很多最早出現的幸運餅乾製造商至今仍在營業,像是位於舊金山日本城的 Benkyodo Company 就已經經營了 111 年,他們做的是塞了紙條的仙貝還有其他傳統點心,在二十世紀初期提供給當地景點日本茶園 (Japanese Tea Garden) 使用。日本茶園是在 1894 年的世博會蓋的,世博會結束後茶園繼續留著,設計師萩原誠從此和他家人在那住下。每每有訪客到來,他們都會用這種仙貝招待。
不過後來爆發太平洋戰爭,萩原誠和他家人被迫拘留在亞利桑那州的營區,茶園也遭到毀壞。而 Benkyodo 的老闆也面臨同樣情形,事業甚至被迫暫停。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其它廠商身上。像是加州 Umeya Bakery 和擁有 114 年歷史的 Fugetsu-Do。日本商人遭到拘留,他們原本與中餐館的交易嘎然而止,中國商人從此崛起。總歸一句,雖然幸運餅乾的構想源於日本,但讓幸運餅乾普及全美中餐廳的卻是中國人,形成當地特殊的中餐文化。
資料來源:The Unlikely History of Fortune Cookies
編譯:Ting Wei
編輯:Cindy Lo
圖:FOX NEWS, Kung Fu Mag, Sweettooth Design Company, NY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