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併購 Whole Foods 後的雜貨服務夢,還是一條未盡之路


編輯: Ann Yeh

於 2017 年中,科技巨頭 Amazon 以 137 億美元(約 4.2 兆新台幣)併購美國有機超市 Whole Foods,整合線上線下的服務。整併當初造成一片譁然,許多人期待也緊張這項併購帶來的改變。但根據瑞士銀行公司 UBS (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 的年度顧客數據調查,發現 2018 年 Amazon Prime 會員每月上線購物的數量相對 2017 年減少,和預期不同,實質數字上並沒有反映出因為併購 Whole Foods 之後期望增加的購買潮。

顧問公司 Brick Meets Click 的統計,消費者每個月在 Amazon 上購物的頻率平均為 1.6 次,每次花費約 46 美金(約 1,420 新台幣),但消費者在其他實體零售商的配送服務上,平均花費為 200 美金(約 6,200 新台幣)且更頻繁的下單,相較於 Amazon 消費者的 74 美金(約 2,300 新台幣)平均,有著一定程度的落差。

這個結果和原本的預想落差到底在哪?終歸還是因為消費習慣難以一下子改變。顧客通常將 Amazon 當作一般瓶裝水、點心或是咖啡濾掛包等生活用品補充,還沒有習慣在 Amazon 上訂購大尺寸、大容量的貨物以及生鮮商品。於是 Amazon 逐步調整架上貨品的數量和尺寸,增加更多大包裝商品,希望顧客能慢慢建立訂購習慣,同時也會減少小包裝飲品、零食等相對難以獲利的品項。

其實這已經不是 Amazon 第一次嘗試合併線上與線下採購服務,尤其是生鮮領域。它的子公司 AmazonFresh(暫譯:亞馬遜生鮮)自 2007 年成立以來,就希望能實現這個流程,只是 10 年來都沒有顯著的成長,因此 Amazon 希望藉由併購 Whole Foods 而有所突破。如今 Whole Foods 有 450 間店家,Amazon 規劃建造更多實體店,希望能讓 Amazon Prime 會員能在其「兩小時配送到府」的標準之下享受生鮮與雜貨的運送,快速幫助 Amazon 建立自有雜貨服務線。

Amazon 也加入更多主流商品,希望能吸引更多不同的消費者。但其他零售商表示自己的獲利並沒有嚴重受到影響,UBS 表示,Amazon 需要做更多、且不能只是依賴 Prime 會員,才能重振 Whole Foods 的銷量和預想中的購物生態。

Brick Meets Click 的數據中顯示,明年線上購買雜貨可望成長 15%,提供線上和實體購買的雜貨以及零售商可以增加更多——預計有 25% 到 30% 的成長。其餘美國大型購物商場 Walmart、Kroger Co. 和 Target Corp. 也都有計畫推動生鮮運送和實體店面領取線上預訂等服務,這些擁有更多分店的超商在實體店面上更佔優勢。


而相對於 Amazon 初始購入 Whole Foods 所掀起的討論風潮和緊張感,如今其他超級市場們更樂觀面對未來產業內的走向。不過 Amazon 心中的零售版圖仍是進行式,其他超市和零售商不能就此掉以輕心。

延伸閱讀:

亞馬遜併購有機超市 Whole Foods:淺談來龍去脈 & 慢食教母 Alice Waters 也有話要說

參考資料:
Amazon’s Grocery Push Keeps Stumbling After Whole Foods Purchase
亞馬遜宣布以 137 億美元併購生鮮超市 Whole Foods
Amazon is building more Whole Foods stores to expand Prime Now
Did Amazon Fail Fast Or Fail Fresh With Grocery Delivery?

編譯:Ann Yeh
編輯:Cindy LoNaomi Chen
圖:Atomic Taco (CC BY-SA 2.0)、Mike Mozart (CC BY 2.0)、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Mohammed Mahdi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