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飲食科技:語音識別、個性化食品到外送平台,淺談趨勢與近況


編輯: Yutin

最近飲食媒體 The Spoon 刊登一篇文章,由專注投資食農科技創投 Better Food Ventures 的合夥人 Brita Rosenheim 撰寫,她觀察飲食科技產業十餘年,從忠誠獎勵計劃到生鮮料理包配送服務,再到近期的個性化保健食品,她見證不同商業模式跌代更新,這次發表對 10 項飲食科技的探討,其中不乏對熱門食材配送服務和逐漸興起的語音服務領域的觀察。

互動式烹飪指導走入智慧廚房

物聯網科技打造智慧廚房,遠端遙控和聲控技術讓料理美味食物不再侷限於廚房空間,最近電商巨頭亞馬遜和 Discovery 頻道合作嘗試新的商業模式,將語音助理結合訂閱經濟、電子商務和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推出名廚直播節目,訂閱用戶可以透過 Amazon Alexa 智能語音助理進入課程、開啟食譜,體驗與名廚一同下廚的過程,同時還能從 Amazon Fresh 或其他合作電商平台上購入食材。

語音識別技術更多元

這項技術已朝更精緻化發展,近日麥當勞買下語音技術新創 Apprente,用於得來速服務,該技術能辨識複雜的語句、屏除嘈雜環境,以及支持多種語言和口音,未來點餐渴望更簡單和快速。事實上,聲控系統應用越趨多元,例如具有語音功能的營養成分查詢平台 entrée,以及近日 Starbucks 與阿里巴巴訂餐平台 Ele.me 合作,推出語音訂購及外送服務。

個性化營養食品

未來將營養數據納入購物體驗可能成為趨勢,舉例來說,今年訂餐平台 ZeroCater 與營養及成份分析公司 Edamam 合作,要更詳盡標示餐食的營養成份,包括卡路里、微量營養素和食物過敏原分析,此外,飲食管理軟體 Diet ID 與生鮮食材配送公司 SunBasket 合作,協助用戶規劃飲食和購買食材。還有咖啡大廠 Nestlé 針對個人 DNA 報告提供專屬富含營養素的膠囊,用戶可以製成茶或冰沙飲用,但這種個人保健食品推介服務存有健康報告的時效性和準確度的疑慮,目前尚未規模化發展。

全渠道食品零售發展未如預期

近期,亞馬遜宣布停止部分 Amazon Fresh 生鮮配送業務,回顧 2017 年,亞馬遜大動作併購生鮮超市 Whole Foods,祭出忠誠獎勵計畫,其線上結合線下銷售模式曾備受期待,然而生鮮配送新創浪潮出現,FreshDirect 和 Peapod 瓜分生鮮食品配送市場,而美食外賣如火如荼的發展,也讓消費者更不乏餐食選擇,食品零售實現全渠道銷售越發困難。

餐廳技術成私募股權公司焦點

舉凡餐廳與零售商獎勵計劃服務提供商 Paytronix,獲得私募股權公司 Great Hill 投資 6,500 萬美元,以及投資公司 Marlin 併購 HotSchedules 和 Fourth,這兩家皆是提供餐廳管理解決方案的公司。近年私募股權投資交易量持續成長,根據數據公司 Pitchbook 報告指出, 2019 上半年私募股權主導的併購案佔北美交易量的 40%,相比以往不到 30%,已成投資領域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美食配送市場持續發酵

競爭火熱的配送市場近況也是一番腥風血雨,今年初,亞馬遜表明對手 Grubhub、Doordash 和 Uber Eats 太強勁,已宣布停止 Amazon Restaurants 在美外賣業務,而近日 DoorDash 則以 4.10 億美元買下餐飲配送平台 Caviar,以求提高市占率,回想三年前,該平台的擁有者電子支付商 Square 開價 1 億美元出售,卻找不到買家。

團餐外送正熱

這可謂美食配送產業的風口,將服務對象從個人轉向團體,像是瞄準企業員工餐食的美國沙拉專賣店 Sweetgreen ,已在全美超過 400 處辦公地點設置取餐窗口,用戶透過手機完成訂單和付款,即可在公司取餐。而美國外送平台 Snackpass 則以校園為中心,由送餐機器人 Kiwi Bot 服務,目前已在美國校園外送超過 1.2 萬份餐點,雖然這些平台都以服務特定區域為主,但發展潛力令人期待。

餐廳實質市場份額縮減

租金、人力成本和推陳出新的餐飲科技使餐廳經營更難,而第三方平台的問題也備受關注,餐廳與美食外送平台合作,或許獲得曝光效果,但未見得能獲利,根據美國媒體 Observer 報導,配送服務公司收取訂單手續費最高 30% ,相當於單筆訂單的利潤,此外,消費者頻繁使用平台訂餐,餐廳與平台出現品牌重疊印象,對於實體餐廳來說,可能引出顧客忠誠度的隱憂。

數據演算消費行為

呈上一項外送利潤的引述,令人驚訝的是平台也面臨虧損,Uber 表示 2019 年前三個月的外送業務已損失超過 10 億美元,但為何還要經營美食外送? 答案是客戶數據,當餐廳獲得訂單時,平台則獲得一項消費數據,數據是未來品牌發展的命脈。

最近飲食界有幾起 AI 數據處理新創的收購案:麥當勞宣布買下 AI 新創 Dynamic Yield,該公司提供機器學習技術,能根據當前天氣、時間和客人的選擇,更精準建議合適的餐點,而零售商 Walmart 則收購以色列新創 Aspectiva,該公司的語言處理技術能蒐集網路平台的評論,結合消費者在網上瀏覽商品的行為進行分析,提供 Walmart 有價值的市場資訊。

第三方配送平台結合忠誠獎勵計畫

過去曾有一波客戶獎勵平台創業潮,其中以 Fivestars 發展最具規模,該平台提供餐廳行銷方案,和結合 POS 系統便於優惠流程使用,至今仍有許多使用者,而同樣擁有行銷優勢的美食外送平台也要導入獎勵計畫,Grubhub 祭出「Perks」功能,推播餐館優惠給用戶以刺激消費,用戶也能主動追蹤餐廳的獎勵活動,未來外送平台的服務內容將更廣泛。

總結以上,Brita 預期關於顧客體驗增值、市場營銷和 B2B 餐飲解決方案的技術,明年仍會繼續引領飲食科技產業,成為發展重點。

延伸閱讀:
Walmart 啟用智能助手助陣,搶攻語音聲控購物市場
Amazon 併購 Whole Foods 後的雜貨服務夢,還是一條未盡之路
科技大展 CES:八種近未來的飲食軟硬體科技

資料來源:
雀巢想要你的 DNA,以打造個性化飲食
Kiwi 外賣機器人應付嘴饞學生對美食的需求
Discovery Announces Food Network Kitchen, a New Content, Recipe, and Grocery Platform
Edamam to Deliver Nutrition Data to Juice Generation, New York’s Premier Juice Bar
Starbucks Launches Voice Order and Delivery in China With Alibaba
McDonald’s to Acquire Dynamic Yield, Will Use Decision Technology to Increase Personalization and Improve Customer Experience
Walmart acquires Israel’s Aspectiva, which analyses UGC to recommend products to shoppers
Amazon-Whole Foods Is Two Years Old. And?
Sweetgreen Raises $150M in Fresh Funding, Announces In-House Delivery Program
Grubhub Features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In Free Food With The Launch Of “Perks”

編譯:Yutin
編輯:Cindy Lo、Naomi Chen、Tina Hsieh
圖:PixabayDan Gold (1)(2)VH SOleg MagniMarkus Spiske temporaus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