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研發「可連皮吃」香蕉,甜度媲美甘蔗、滋味好像鳳梨


編輯: Patricia Ma

從方形西瓜到乒乓球般大的葡萄,日本產出的奇特水果不少,「可以連皮吃」的香蕉則是最新傑作。

全世界的香蕉幾乎產自攝氏平均 27 度的溫暖地區,但是位於日本西南方岡山縣的 D&T 農場研究出一種名為「凍結解凍覺醒法」的技術,透過模擬兩萬年前冰河時期的環境,喚醒香蕉的古老基因,不但在日本成功種出香蕉,而且連皮可食,取名為 もんげーバナナ,是岡山方言「不可思議」的意思。

▲ 不可思議香蕉的外表和普通香蕉無異

這種方法並不是基因改造,而是將香蕉種苗栽種於攝氏零下 60 度的嚴寒環境,然後再解凍並移植到攝氏 27 度的溫度下繼續栽培。劇烈的溫度變化刺激香蕉樹急速生長,只要四個月就能收成,比起平均約莫一年的生長期快得多。

正因如此,香蕉皮還來不及長成,所以既薄又軟,「質地類似萵苣」D&T 農場負責人 Tetsuya Tanaka 告訴《NPR》。不僅如此,這款香蕉的糖度達到 24.8,比起一般糖度平均 18.3 的香蕉更甜,甚至優於甘蔗,果肉更有著鳳梨般的熱帶風味,《Sora News 24》編輯群親自試吃後表示;雖然蕉皮相較之下沒什麼味道,但卻含有色氨酸、維他命 B6、鎂、鋅等營養素。

說到這裡,你是否也很好奇為什麼要生產這樣一款香蕉呢?

發明人 Setsuzo Tanaka「希望能產出美味又沒有農藥的香蕉」,長達四十年費心研究終於成功,身為侄子的 Tetsuya 向《NPR》說起。然而,美味的定義為何?難道現在市面上的香蕉不好吃嗎?

原來,我們現在吃到的香蕉品種絕大多數都是華蕉 (Cavendish),雖然也是香甜柔軟,但若比起 1950 年代紅極一時的大米七,或稱大麥克 (Gros Michel) 品種,滋味卻相較平淡,口感也較為軟糊。大麥克雖然美味卻不敵病蟲害,在 1960 年代因為香蕉黃葉病,又稱巴拿馬病 (Panama disease) 肆虐而幾乎絕跡。

Setsuzo 一直想要復育大麥克,但其抵抗病菌的能力並沒有變好,甚至就連華蕉也遭受變種的黃葉病菌熱帶 4 號 (Tropical Race 4) 侵襲,這幾年間大量死亡,也因此慣行農法十分依賴抗菌劑、除草劑、殺線蟲劑等農藥。而沒想到因為在非熱帶氣候種植香蕉而阻擋了病害,造就有機的不可思議香蕉。

不過,由於生產過程複雜,量產並不容易,目前每週大約只能產出幾百根香蕉,而且每根香蕉要價高達 648 日圓,將近等於 180 元台幣,雖然價格高貴,卻也經常一到貨就銷售一空,可見日本人對於香蕉的熱愛與消費能力。「日本每年進口幾百萬噸的香蕉,但卻不到 1% 是國產。如果我們能自產香蕉,將有機會帶動日本農業。」Tetsuya 告訴《CNN》,展露拓展野心。


不可思議的香蕉究竟滋味如何,必須到目前唯一銷售點——日本岡山縣天満屋百貨才能一探究竟。雖然這款香蕉聽起來優點多多,不過仔細想想,當香蕉皮變薄,在運送過程中是否會因為容易受損而使用更多包裝,此外用來生產的急凍設備是否會耗費過多能源,都值得繼續觀察。

參考資料:
Japanese farmers created a new kind of banana with an edible peel
This super-rare Japanese banana has edible skin!【Taste test】
Banana with an edible SKIN is one of only 1% grown in Japan and it’s created using an ice age DNA method
A Banana Grown At Subzero Temps Also Has An Edible Peel
Would you eat a banana and its peel?

文:Patricia Ma
編輯:Cindy LoWanyu Wang
圖:Copyright D&T far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