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餐點配送新創 Grain,籌得千萬美金欲進行擴展


編輯: 孔 祥瑄
責任編輯:NOM 團隊

成立於 2014 年的新加坡食物配送新創公司 Grain,專注於「淨食食品」 (Clean food) 的開發,全面掌控餐點外賣的每個環節——包括菜單設計、餐點烹飪、以及配送服務,可以說是所謂的「全端開發者」(full stack) 模型。以與 Travis Kalanick 的雲端廚房 CloudKitchens,或者其他餐飲外送服務如 Deliveroo、FoodPanda、GrabFood 等作出市場區隔。其採取了近來備受矚目的雲端廚房模式,利用閒置場地作為廚房,提供餐飲產業人士租用場地與運送服務,以更符合經濟效益的方式製作餐點並配送給顧客。儘管是初生之犢,仍在近期募得了 100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準備進行擴展。

♦ Grain 提供餐點烹飪及配送服務

最新一輪融資讓這家新創公司爆發性地成長,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 Yi Sung Yong 向資訊科技新聞網 TechCrunch 透露這種商業模式目前確實是可以獲利的。Grain 在 2016 年募得了價約值 17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並於近期宣布募得了價值 100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該產品是由泰國啤酒品牌的風險投資部門 Singha Ventures 領導,且有為數甚多的投資者參與,包括 Genesis Alternative Ventures、 Sass Corp、 K2 Global、Openspace Ventures、Thai Express 的創辦人 Ivan Lee、Raging Bull,以及 Cento Ventures 等等,並由 Ozi Amanat 經營。

這一輪融資包括風險債務以及股權,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咖啡連鎖店香啡繽 (The Coffee Bean & Tea Leaf) 的家族辦公室¹、新加坡的投資公司 Sassoon Investment Corporation 皆參與其中。這兩項重大交易之間時隔了三年,Yi Sung Yong 表示在那三年間的空窗期可以說是多事之秋,像是 Openspace Ventures 和 Cento Ventures 甚至更改品牌名稱等等,且資金幾乎消耗殆盡。但他表示該公司現擁有 100 多名員工,已做好充分準備以獨立經營。「在過去,我們沒有去多想籌集 B 輪融資一事」,他在接受採訪時解釋道,「相反的,我們認為不能完全依賴投資者,因此我們專注於業務經營以求獲利。」諷刺的是,創投基金 (Venture Capital) 就像是一個可以自我營運的企業,而投資一個不需要資金的新創公司聽起來相當具吸引力。

¹ 根據美國家族辦公室協會 (Family Office Association) 的定義,家族辦公室是專為超級富有的家庭提供全方位財富管理和家族服務,以使其資產的長期發展,符合家族的預期和期望,並使其資產能夠順利地進行跨代傳承和保值增值的機構。

公司的營利能力在今天被視為投資的首要條件之一,在餐飲領域尤其是,因為截至目前已有無數美國新創公司倒閉,包括餐飲外送服務公司 Munchery 和 Sprig。這意味著 Grain 必須慎重考慮其擴張計劃。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及其在 2017 年曾經歷了一段自我省思時期,當時爆發了 20 名顧客食用其泰式綠咖哩導致集體食物中毒事件,不過 Yi Sung Yong 婉拒對此事件發表評論。但他表示,公司已經開發了「基礎建設系統」全面擴展業務,包括品質控管這部分。他接著說,Grain 目前在新加坡這個唯一的市場每日供應「數千」份餐點,年銷售額達 8 位數。「去年,Grain 的營業額增長了 200%,因此現在正是到海外擴店的時機」,Yi Sung Yong 如此說道。此外,他還提及 Grain 可以借助 Singha Ventures 的力量在曼谷推出一切符合當地市場需求的產品。巧的是,總部位於馬來西亞的競爭對手 Dahamakan 同樣也選擇了泰國作為首次新品發表會的地點。

「如果情勢發展得更快,我們將擴展到更多的城市,也許每年就可以有一個擴點」,Yi Sung Yong 表示。 「但首先得做的是品牌形象的建立,那麼食物及服務都需表現得更加優秀才行。實際操作面如從供應商那取得更優良的食材等等。」並表示 Grain 目前正在強化其「戰地廚房」的功能,作法如增添送餐車隊數量並安裝加熱器及冷卻器,期待以更快的速度交付品質更佳的餐點給顧客。

Grain 的歷程證明了該地區的新創公司仍面臨著考驗與磨練,並提醒了若是營運出現危機時,能夠確保基本功並降低資金消耗率 (Burn rate) 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