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檳給人的刻板印象往往是奢華又有點高不可攀,「但如今這個情形似乎慢慢改變了。」But First, Champagne 的作者 David White 說。
「香檳不該只是一年一度用來慶祝的晚宴飲品。」他說:「不管是平時跟朋友吃飯,還是和伴侶共度浪漫時光,任何時候都可以來上一杯。」
為什麼他會這麼說呢?一起來看看他在 NPR 的訪談。
Q:現在人們喝香檳的頻率似乎變高了?
是的。美國人對飲食越來越重視,而香檳與食物的搭配很多元百搭。
不管是香檳還是氣泡酒,都能在任何時節搭配餐點。比方說有的氣泡酒口感清爽,帶有鮮明的酸度,能夠減緩辣味料理的辛辣,搭配鹹食則能襯托風味。而如果香檳口感豐厚,我會用來搭配漢堡。至於較清爽俐落的氣泡酒,與生魚料理最合拍。
此外,侍酒師和社群媒體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Q:社群媒體如何影響香檳的形象呢?
香檳飆高的人氣與社群媒體脫不了干係,像是 #champagneeveryday 這類的標籤就傳達給大家「每天很多時候都能來上一杯香檳」的概念。
Q:那麼,香檳和氣泡酒有什麼不同?香檳特別在哪?
首先,你要知道香檳的定義:只有在法國香檳區生產的才能稱為香檳,不僅有限定葡萄品種,製作方式也有一定流程。
在這層定義之外的是各式氣泡酒,像是西班牙的 Cava、義大利的 Prosecco、德國的 Sekt 和法國的 Crémant 都是氣泡酒,葡萄品種和做法也不盡相同。
而香檳之所以特別,正在於其種種限制。一瓶瓶香檳代表的是香檳區的風土:葡萄生長在白堊土中,涼爽氣候使其生長緩慢,風味也因而更加濃縮其中。
其它氣泡酒自然也有美味之處,不過和香檳是不一樣的。
Q:不同廠牌的香檳有什麼差別?
對許多香檳品牌來說,最重要的是維持品質一致。像是 Moët & Chandon 和 Veuve Clicquot 等大廠會調和不同年份與葡萄園的酒來確保每年品質風味如一。
不過近年大家越來越關注葡萄生產者所種的葡萄及自釀的葡萄酒。這些小廠家只佔香檳年產量的 5%,相較於講求味道一致,他們反而是強調每瓶香檳的獨特風味。
Q:所以小型葡萄園的自釀香檳嚐起來真的不一樣嗎?價格會比較貴嗎?
整體而言,喝起來的確較有特色,不過這並不保證每間廠商的香檳品質都很好。比方說有的葡萄品種其實適合與其它葡萄調和,或是較無經驗的生產者可能會不小心在製作過程中搞砸香檳。
然而,不管是知名品牌還是小廠牌的香檳都不便宜。會這樣是有原因的,畢竟香檳區就那麼大,其中只有 80,000 英畝的地有種葡萄樹,消費需求又高,價格自然不斐。雖然對小型生產者來說少了高昂的行銷費用及大廠商難以避免的官僚開銷,但也因量少也無法受惠規模經濟,最後的價格其實和大廠牌相去不遠。
Q:如果我想買小型廠商的香檳,要怎麼選呢?
注意酒標底部有沒有標示 RM(編按:RM 指的是 Récoltant-Manipulant,代表葡萄生產者自釀葡萄酒的認證),另外最近比較紅的品牌有 Jérôme Prévost、Cedric Bouchard 及 Ulysse Collin。其實很多酒商和侍酒師都很樂意為顧客找到對味的好酒,即便是新興品牌也可能讓客人印象深刻。
資料來源:A Growing Champagne Trend Is Uncorking More Ways To Celebrate
編譯:Ting Wei
編輯:Cindy Lo
圖:Peninsula/Free Keyword/FOOD & WINE/J Pr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