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一間餐廳,創造更多營收的方式有很多。撇除餐點、服務和售價等基本要素不談,近來倒是有越來越多餐廳在非營業時段開放給人們辦公,雖然這不是什麼多新奇的概念,不過因此而生的商機倒是不少,甚至有新創公司擔任兩者間的橋梁,為餐廳增加收入。
根據全球共同工作空間大會 (Global Coworking Unconference Conference, GCUC)1 的調查指出,至 2022 年,各地將有約 5 百多萬的人口使用共同辦公的空間。然而並非所有公司都付得起辦公室的租金,該怎麼辦?
¹ 跨國的共同工作空間產業會議。
餐廳儼然成為理想的選擇。以美國的 Spacious 來說,他們在紐約及舊金山提供媒合餐廳及工作者的服務,將餐廳的非營業時段開放給想要辦公的人。對工作的人來說,這樣節省了租用辦公室的成本。而對餐廳來說,則是一筆收入來源。畢竟沒有營業的時候,店家是閒置的,然而租金照樣得天天付。事實上,這也不失為一個為自家餐廳打廣告的機會,而且不少餐廳還會在傍晚時分提供優惠的飲酒方案 (happy hour),吸引大家下了班繼續留在店內消費。
不僅如此,Spacious 特別選擇與高端餐飲的餐廳配合。為什麼呢?共同創辦人 Preston Pesek 在商業雜誌《Fast Company》的訪談中提到,這類型的餐廳往往花了很多精力在空間設計上,當裝潢和氣氛都到位,再加上便利的交通地點,自然吸引更多人前來。
除了 Spacious,KettleSpace、WorkEatPlay 和 CoworkCafe 也都扮演著類似的角色,協助工作者到餐廳辦公。他們的運作方式多為向工作者收取月費,或是以更優惠的付款方案來吸引工作者成為會員。
不過每間餐廳的營業時間都不相同,比如有些餐廳會在午餐時段營業,有些則等到晚餐時段才開門。面對這種情形,可以如何協調?針對前者,KettleSpace 的應對方式是開放讓辦公的人向餐廳購買食物,雖非強制,不過需在餐廳內指定的區域用餐。至於後者,假設餐廳從四五點就開始營業,對辦公的人來說可能反而打斷了工作的節奏,這時就會安排他們到店內指定的區域工作。
問題來了,若在非營業時段開放給人們辦公,那誰要來招呼這些人?如果是由餐廳員工服務,甚至提供餐點,可能就違背了原先「善用餐廳閒置空間與時段」的用意了。KettleSpace 採取出動自家員工的方式,在每間配合的餐廳安置受過餐旅訓練的人員,提供適時的協助,並備上咖啡和茶點,供大家享用。
或許有人覺得,這跟自己跑去咖啡店用一整天的電腦沒兩樣,但如果只用一杯咖啡換取一整天的座位,可能會造成部分咖啡店老闆的困擾。而且換個角度想,這也的確是善用空間的一個辦法:要在擁擠的都會裡找到容身之處,可以選擇蓋更多大樓,也可以運用本就存在的地方。
資料來源:
Sorry, Power-Lunchers. This Restaurant Is a Co-Working Space Now.
Restaurants Are the Next Big Coworking Trend and Everyone Involved Benefits
Meet This Company That Turns Restaurants Into Coworking Spaces
Feeding The Restaurant Model Through Co-Working Concepts
People Are Paying to Work From Bars and Restaurants
New Start-Up Turns Popular Restaurants Into Coworking Spaces By Day
6 London Restaurants That Turn Into Beautiful Coworking Spaces
This Coworking Company Turns Restaurants Into Temporary Offices During The Day
Are Empty High-End Restaurants The Next Coworking Trend?
編譯:Ting Wei
編輯:Cindy Lo、Naomi Chen
圖:Annie Spratt/ Unsplash(1)(2), Bao Tra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