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食譜」潮流,探討飲食媒體舊瓶裝新酒的現象


編輯: Patricia Ma

你有發現嗎?十幾年前流行的服裝元素現在成了熱門的時尚風潮,這種現象其實存在於各種領域中,飲食文化當然也不例外,許多話題早已是數十年,甚至數百數千年以來的既有知識,這背後有何意義嗎?

來自 FOOD52 的創意總監 Kristen Miglore 和飲食記者 Kenzi Wilbu 在今年五月的南方美食寫作高峰會《我們現在還會照著食譜做菜嗎?》,以「『非食譜』(not recipe) 真的不算是食譜嗎?」為題演講,並探討「非食譜」是否真能算是全新概念,飲食趨勢是否都只是舊瓶裝新酒,來看看她後續的專文:

kristen miglore

▲FOOD52 的創意總監 Kristen Miglore。


在開始之前,先了解何謂「非食譜」,其實 NOM 之前分享的「完美沙拉方程式」文章,就是非食譜的最佳範例,設定一個主題,範圍廣度彈性,好比如何做出奶油派,到基本番茄底醬等,捨棄秤斤論兩的食材清單與條列式步驟,只列出食材方向與製作大原則,讀者只需心領神會、融會貫通,便能依照手邊食材或個人喜好隨意發揮。

Kenzi Wilbu 說「非食譜」(not recipe) 這個用語帶起的流行,顯示了人們做菜的思維已從乖乖照著食譜指示轉移到另一境界,但這也是一種時光倒流:如果我們將食譜書和飲食媒體上常見的「食譜」(recipes) 視為傳統的排序方式——料理名稱、食材清單、料理步驟,那麼其實所謂的「非食譜」烹調壓根不是件新鮮事。

這可不是隨口說說的,她們找來過去的「食譜」,來自二十世紀中後期知名的美國美食作家 Laurie Colwin 和英國食譜作家 Elizabeth David 的食譜,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出這已是最典型的「非食譜」表現:提供大方向指導原則,捨棄明確食材測量單位與步驟細節。

elizabeth

這還只是透過食譜等相關出版品的觀察,據推測人們更早就開始這麼做了,他們不需要食譜細說什麼時候鍋子要預熱、何時該翻面或是否需靜置,不用「食譜」做菜這件事的歷史可比我們都還悠久呢!

「我們一直都在賦予舊事物新面貌,而刻意探討誰是原創的行為,根本不是重點。」

而且,這不僅存在於一般大眾的生活中,其實早就出現於飲食媒體上了。你可能看過 FOOD52 三年前設立的「Not Recipes」專欄,或是同名 App,而其它媒體也有類似的內容:Epicurious 的「No Recipe Required」專欄、Bon Appétit 的「Cooking Without Recipes」,就連紐約時報最近也撰寫了相關報導。

cooking with recipes

這現象引起 FOOD52 創辦人之一 Amanda Hesser 突發奇想,在八月中發了一則推特:「本週飲食媒體快報:紐約時報模仿了我們的熱門專欄,TastingTable 在品牌廣宣中用了我們的照片。#創新品牌」,其中所指的熱門專欄便是「Not Recipes」,紐約時報的美食記者 Kim Severson 也立刻你來我往的回應,該記者對於「無食譜」究竟是否屬於原創議題抱持懷疑,並指出已有作家以此為題一段時間了,Hesser 便以「難以定論的爭辯」結束了這個話題,並恭喜對方即將刊載的新專欄,和平落幕。

「難以定論的爭辯」恰好替 Kristen 和 Kenzi 想要傳達的議題做了精簡的註解:「舊潮流捲土重來的現象經常在食物世界上演,好比曾經令人感到乏味的穀物麥片,現在卻如此受歡迎,我們一直都在賦予舊事物新面貌,而刻意探討誰是原創的行為,根本不是重點。」

重新喚起一個概念的重要性,以及 Amanda Hesser 在貼文中提及的,都是在問「為什麼是現在?」

真正重要的是,此刻我們如何包裝,又附加了什麼新價值,在穀物麥片的例子中,「為什麼是現在?」可能是其急遽竄起的潮流足以讓家樂氏紅到在紐約時代廣場開設一家專賣店,還找來 Momofuku 的甜點主廚 Christina Tosi 設計菜單;而提到非食譜,那是因為我們發現讀者在討論區的留言越來越隨興,我們從中發覺或許這暗示著一個新主題:一個簡單不費力的食譜專欄。

kelloggs2 kelloggs1

「真正重要的是,此刻我們如何包裝,又附加了什麼新價值。」

順帶一提,「非食譜」專欄就是三年前由 Kristen 推動的,她並非主張要創造新事物,而是換個新方法呈現舊概念。從她當時寄給 FOOD52 創辦人的提案郵件中,她試寫了一份燉飯的「非食譜」,靈感來自於她第一次做燉飯就沒有使用食譜,她認為大家只要理解燉飯的基礎作法與重點,有了基本的框架,就可以用手邊任何材料發揮。再次見得舊瓶裝新酒的概念,如何以新風貌呈現才是重點,她也運用美麗的照片為這個專題大大加分。後來,這份燉飯食譜提案也成了這個非食譜專欄的第一篇文章。

畫面拉回五月份的演講,當時她們暗示性地問了觀眾:「誰在過去一週不靠食譜做了菜?」全場一致舉起了手。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些人可能是接收來自四面八方各種媒體、部落客所傳達類似理念,其中或許也包括了 FOOD52 專欄,也可能這些觀眾最初就是不靠食譜學會做菜的,這先後順序因人而異,但可以見得這已回歸成為「新趨勢」。


看完 Kenzi 的分享,你有什麼感覺?

我認為誰是原創的確不是重點,而舊瓶裝新酒也並非偷懶(當然也有例外啦!),這背後真正的價值是,誰能挖掘出新觀點、新作法,甚至是成功推廣能夠改變世界的觀念,小至食譜呈現,大至海洋破壞與剩食議題等等,才更具有意義。

文章來源:(Almost) Nothing in Food Media is New

編譯:Patricia Ma
編輯:Cindy Lo
圖:Marketamer/bonappetit/food52/surlatable/tycoutureca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