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貌詭異嚇人,甚至讓人滿身起雞皮疙瘩,這到底是什麼玩意?
鵝頸藤壺,西班牙文為 el percebe,英文則是 goose barnacles,因為有著彷彿鱗甲般的組織以及細長而粗糙的身體,又稱龜足(日文稱亀の手)、恐龍腳、狗爪螺。看起來醜陋倒胃口,滋味卻是鹹鮮十足,備受廚師喜愛,Tasting Table 報導。
鵝頸藤壺生長於海岸岩石邊,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但和大部分可自由移動的甲殼類動物,像是蝦、龍蝦、螃蟹不同,其是附生不動的。鵝頸藤壺在伊比利半島被視為珍饈,肉質柔軟,海味飽滿。之所以稱得上珍饈,除了味道誘人,也跟採集過程有關?
冒著生命危險換取而來的美味
以西班牙北部 Galicia 海岸的採集情況來說,採集鵝頸藤壺相當危險,它們只生長在海浪與岩石交會陡峭石壁縫隙中,而且靠近冰冷的海平面,也就是說漁人必須在漲潮前,垂降到峭壁底下,一邊避開海浪,一邊舉步維艱地穿越顛簸的礁石,冒著生命危險取下緊緊黏在石頭上的龜足。
由於 Galicia 海岸花崗岩富含礦物,故鵝頸藤壺品質極佳。得來不易,售價自然可觀;平時在歐洲餐廳每份最貴要價 100 歐元,每到重要節慶,每公斤拍賣價更高達 300 歐元。在 Galicia 造船業沒落後,這項珍饈便成為當地人的重要收入來源,但這些「藤壺獵人」 (percebeiros) 卻也付出相對風險。不過,其實在美國、日本、台灣的馬祖與東海岸一帶也產有同綱,但不同目、科、屬的類似可食用生物。
想一窺藤壺獵人的工作景象?來看看這部 12 分鐘的短紀錄片吧:
Percebeiros (Sea Bites) 1920×1080 from enpiedeguerra on Vimeo.
基本料理方式
烹煮龜足的方法有很多,但不管採用哪種方式,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本身的鹹鮮滋味跳出來。
在清蒸、慢燉或川燙之後,只要剝除堅硬的黑色外殼,露出來的部分即可享用。「如果」你夠幸運能吃到剛採集到的新鮮鵝頸藤壺,不妨直接生吃試試。不過,底下呈現鱗甲狀,像是獸爪般的部分則不可食用,但是吃的時候可以捏著方便咬食。
至於專業主廚又會怎麼料理龜足呢?
專業主廚的鵝頸藤壺料理
洛杉磯 Hamasaku 餐廳
這間位於洛杉磯西區的壽司餐廳,以充滿新意的壽司捲和料理長 Yoya Takahashi 細心安排的 無菜單料理 (omakase,意即委由廚師配菜)受到喜愛。Takahashi 每年九月都會從日本進口當季盛產的鵝頸藤壺,而雖然他個人偏愛生食,為客人料理時仍會先以清酒蒸煮幾分鐘再上桌。「龜足的風味與口感就好像蛤蠣和龍蝦的綜合體,」Takahashi 說。
紐約 Huertas 餐廳
在紐約東村的巴斯克餐廳 Huertas,行政主廚 Jonah Miller 將鵝頸藤壺比喻為竹蟶 (razor clam)。Miller 將之以濃鹽水小火慢煮後,僅僅擠上一片檸檬就完成,「這玩意有多醜,就有多美味,」他說。
最後,來看看英國名廚 Gordon Ramsay 的西班牙小食風鵝頸藤壺:
他拿著剛剛採集到的新鮮龜足,就地在海邊料理起來。首先沿用傳統做法將海水煮滾,並倒入些許橄欖油與月桂葉,花幾分鐘將鵝頸藤壺燙熟,趁溫熱時剝除外皮。接著爆香紅蔥、月桂葉、胡椒(因為龜足本身已有鹹味,就不加鹽了!),再淋上雪利酒、幾大匙鮮奶油並煮滾,擠上一顆黃檸檬汁,整塊檸檬皮也一起丟進去煮,視情況加入幾大匙川燙龜足的湯汁以稀釋醬汁。最後取出檸檬皮,倒入鵝頸藤壺,撒上新鮮巴西里便大功告成。
各種貝類中,鵝頸藤壺的鮮美程度據說是數一數二,實在令人想一嚐究竟。
而透過認識這樣食材,也再次讓人對世界之大,物種之豐富,感到嘆為觀止且心生敬意。
文章來源:
Bewitching Barnacles
Fortune on the rocks: the men risking their lives for barnacles
編譯:Patricia Ma
編輯:Cindy Lo
圖:Jeremy Koreski/Departures, Canada’s 100 Best, urbanwildlifeguide.net/PPc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