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為了賺錢,違背初衷|美式三明治品牌 LBC 專訪


Sponsored by
編輯: Ting Wei

原本是電子工程師的 Jim,因緣際會之下轉換跑道踏入餐飲業,陸續開了麵包店 Purebread Bakery 和三明治專賣店 Liquid Bread Co.(LBC),把過去在美國生活的記憶融入食物裡。三年的時間,不短不長,餐飲經營的感想倒是累積不少。

Q:您認為,身為餐廳經營者,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既然要開餐廳,就是要給大家好吃的東西,不過這是最基本的。餐廳經營者最重要其實是讓公司永續經營。我以前是工程師,當時也會不了解一些公司的政策。但當我變成主事者,就發現過去很多時候是我自己的天真無知導致當時的思維,所以現在我就會盡量讓自己去了解員工的想法。但在滿足他們之下,也要不辜負消費者的需求與期許,同時更要肩負對公司的責任。

大家可能對老闆這個概念有點模糊,甚至有錯誤的看法。有些人想當老闆的原因是心裡有很多想法要實現,可是礙於現在的體系受阻,所以出來自己開店。但老闆只是把公司產下來,他和員工都在同個屋簷下,受公司資源所提供,只是負責的專業不同,廚師負責料理,老闆負責營運。

Q:Purebread Bakery 和 Liquid Bread Co.,一間販售法式與美式的麵包,一間賣美式三明治,這些都不是台灣人最熟悉或熱愛的食物。在經營上,有面臨什麼挑戰嗎?

做任何產品,在打新興市場的時候,都要經歷說服期。說服期不是賺錢,而是說服大眾這項產品是對的或正統的等等。拿馬卡龍來說好了,麵包店賣的台式馬卡龍不是法國的那種馬卡龍,所以後者在賣的時候要花時間說服,大家吃久了開始了解背後的文化歷史,才會開始欣賞。這中間隔了很長的時間,早期推廣的店家可能已經撐不下去,後面的人卡對時間點,剛好享受到成果。很多產品都是這樣。

Purebread Bakery 頗受好評,但市場還不夠大,所以還要花時間慢慢推廣。不過我們運氣還不錯,比如酸麵包,我不敢說是第一個,但大家肯接受酸麵包,很多的認知是來自我們。最怕的就是為了賺錢,口味開始變得台式,這會和我們想傳達的訊息偏離。這些食物不是台灣文化固有的東西,所以我們有責任好好推廣。如果只是做做樣子,在某種程度上是欺騙消費者。因為人會有想家的時候,在美國我們聽到哪裡有臭豆腐或滷肉飯,會願意開三小時過去吃,但結果很失望。

所以我們希望透過店裡賣的這些食物,讓外國人,或是曾在國外生活的人,想起那些異地的記憶。

Q:一路走來,有什麼心得呢?

做自家品牌的產品,我們可以自己定位,不需要去滿足所有人,同時也不會做出自己覺得不好吃的商品。但有時候我們需要妥協。如果做了一樣商品,覺得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但市場不接受就是不接受,如果還堅持下去,就是自己的問題,所以自尊有時候要排到最後。這是永遠都要學習的課題。


從員工變成經營者,位置變了,思維也要跟著轉換。被問及投入餐飲會不會後悔,Jim 說:「不會。從以前打工到後來累積的經驗,就已經了解餐飲業令人恐懼的地方。心理準備做了,就不會後悔。」

Jim 說:
「當你有一個正確的公司架構、永續經營的方法,而且希望在社會上創造更大的餅,就是共好。消費者、經營者、員工、政府都是其中一份子。」Jim 口中的共好,正是 COOKMANIA 的核心精神。COOKMANIA 是由一群餐飲人發起的活動,透過交流,共享資源,期望創建一個更好的飲食環境。9/23、9/24 COOKMANIA – A Better Meal:兩天的活動希望以「永續」、「食物保存」和「零浪費」為核心觀點前往活動網頁
關於專題報導:NOM Magazine 謹守編輯道德守則,與讀者和合作夥伴維持互信、透明的關係。基於此規範,專題內容製作過程將保持其應有創作空間與創作自由,而合作夥伴認同也瞭解,並不會干預其專題的任何報導及相關內容。

 

文:Ting Wei
編輯:Cindy LoNaomi Chen
圖:Liquid Bread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