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著傳統美食的小販,誰來延續?新加坡熟食中心面臨的考驗


編輯: Ting Wei

到新加坡旅遊,必訪景點絕對少不了熟食中心。每個攤販都打著物美價廉的招牌,深受當地人及世界各地美食家的喜愛。可是,十年後,這一間間賣著傳統美食的小販,還會在嗎?

先說說熟食中心。剛開始,小販都在街頭叫賣,卻造成環境髒亂。為了加強管制,1950 年代政府規定小販要符合衛生條件才能領牌營業,並將他們聚集起來,在一定地點販賣,也就成了新加坡各地林立的熟食中心。

6

七年前,熟食中心的老攤販開始退休,炒粿條、炒麵及麻糬等傳統美食也隨之退場。新加坡飲食作家鄭春茂說:「你仍能在高級餐廳吃到這些東西,可還是不一樣,因為熟食中心的小販累積的可是數十年來的經驗與技巧。」

熟食中心不只是賣食物的地方而已,它是新加坡社會的縮影,海南雞飯、肉骨茶和沙嗲,各式料理正代表來自不同地區的移民。新加坡地理學者江莉莉曾說:「鄰居在此相遇,CEO、清潔公、老人、年輕人都在這裡,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亦如是。」

如今,新加坡政府在后港建立了一個新的熟食中心,吸引了 40 個年輕攤販進駐。有別於一般熟食中心的傳統菜餚,這裡賣的是義大利麵和卡布其諾,雖然受到年輕族群歡迎,但也顯示了傳統小吃面臨淘汰的考驗。

5

就算有新一代的年輕人願意投入,也不代表傳統飲食得以傳承。30 歲的 Derrick Lee 大學畢業後,從上班族轉為熟食中心的攤販,開了一間賣海南雞飯的小店,「我朋友都跟我說,你以前都穿襯衫打電腦,現在卻要清垃圾。」雖是在熟食中心開店,Derrick Lee 卻抱著展店、提升品牌形象並獨立開餐廳的理想。然而,這個理想卻與熟食中心主打便宜的特色相左,售價的限制可能會澆熄年輕人賣小吃的夢想。

「我們正在找尋延續傳統美食的辦法。」面對如何延續熟食中心的傳統美食,鄭春茂認為,如果想保存這個特色,小吃的價格必然會上漲,大家也勢必得同意這個情勢的改變。

資料來源:As Singapore identity shifts, its food culture becomes key touchstone

3 4

文字:Ting Wei
圖:todayonline/afeastafoot/houseof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