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和科技越來越密不可分,餐飲業也得跟上潮流,盡力滿足顧客追求快速與效率的消費習慣。美國市場數據分析網站 The NDP Group 指出餐廳的線上訂單(digital order)在過去數年間成長了 23%,並預測在 2020 年訂單數量將持續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包括外送餐點、內用預訂和外帶取餐等所有服務模式都會顯著成長。
食物外送正劇烈改變餐飲業,美國達美樂披薩近日與腳踏車業者 Rad Power Bike 合作,以客製化的電動自行車(e-bike)在全美各地區外送披薩,藉此和外賣送餐平台的三大龍頭,Doordash、GrubHub 及 Uber Eats 一爭高下。在達美樂這波外送改革中,e-bike 只是其中一部分,除此之外,該品牌也和福特汽車及自駕車新創公司 Nuro 合作,希望能夠透過自駕車外送披薩,創下新的外送里程碑。
相較於送餐平台提供多樣化的餐點選擇,披薩品牌達美樂無法在菜單上與其競爭,但卻可以在服務和外送時間上找回自己的競爭優勢。Rad Power Bike 所提供的客製化 e-bike 可以裝載披薩、副食及飲料,一台車最多可以裝上 12 個大披薩。為了快速運送餐點,達美樂的 e-bike 配備了小型動力馬達,最高時速可以達 20 英里(約 32 公里),且在充飽電力之後,騎士可以騎 25 至 40 英里(約 40 至 64 公里),除了速度外,這款 e-bike 也配置了前後車燈及反光板,以維護騎士安全。
達美樂經過測試後發現使用 e-bike 外送餐點,其服務及運送時間都得到改善,特別是在丘陵地段及交通擁擠地區,e-bike 成了至關重要的運送方式。根據科技業網路媒體 TechCrunch 報導,西雅圖的達美樂分店表示透過 e-bike 外送除了改善顧客服務外,也有助於聘用更好的員工,並維持快樂的工作團隊。達美樂的營運副總裁 Tom Curtis 亦認同 e-bike 為公司開闢了新的勞動資源,即便沒有汽車或駕照的人都能成為外送員。
不只達美樂感受到線上外賣平台的威脅,同樣是披薩界領導品牌的必勝客也開始反思其經營策略。根據網路媒體 Food Business News 報導,必勝客母公司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 Inc.)的總裁兼首席營運及財務長 David W. Gibbs 表示目前美國必勝客約有 6100 家傳統內用餐廳及 1350 家外送單位,他們在未來將優先關閉營運不佳的 500 間內用門市,轉而把更多心力放在外帶餐點上。
除了披薩業者外,麥當勞同樣面臨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新挑戰——顧客追求快速取餐的服務。麥當勞在倫敦市中心開了一家新型態的門市,專為顧客外帶而設計,整家店沒有桌椅和點餐櫃檯,消費者得透過觸控螢幕點餐且只能用信用卡付款。整個消費流程就是點餐、取餐、離開,全部以速度為主,滿足顧客求快求方便的需要。
外帶門市是麥當勞繼 1970 年代推出得來速(drive-thru)之後的另一新營運模式,根據英國網路媒體 i news 的報導,麥當勞事業發展及科技副總 Henry Trickey 認為單一的服務模式已不足以實現市場需求,顧客的喜好改變、科技進步及外在競爭促使麥當勞必須不斷突破。
科技改變顧客的消費習慣,連帶的餐飲業者也得順勢調整自身營運模式,即使已經是業界領導品牌,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時刻求新求變、滿足顧客需求。
資料來源:
Domino’s launches e-bike delivery to compete with UberEats, DoorDash
Pizza Hut to Close Hundreds of Dine-in Restaurants to Focus on Carryout Locations
McDonald’s just launched its first new type of restaurant since the drive-thru — here’s what it’s like to eat there
While Restaurant Delivery Gets All The Buzz, Digital Orders Overall Grow by Double-Digits
Domino’s serves up self-driving pizza delivery pilot in Houston
Pizza Hut brings back its retro logo
McDonald’s announces ‘McDonald’s to Go’ takeaway restaurant – its first new format since drive-thru
編譯:Ina Yang
編輯:Cindy Lo、Naomi Chen、Tina Hsieh
圖:Kai Pilger、Marco Verch (CC BY 2.0)、interiot (CC BY-SA 2.0)、Mr. Blue MauMau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