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一家人工智能新創公司 Analytic Flavor Systems 創建了人工智能平台——Gastrograph,旨在分析人們味覺及預測使用者對食品和飲料產品的偏好,並提供數據資料給食品和飲料公司以利其開發新產品。目前蘋果用戶可於 iTunes App Store 上下載免費版本。
該款 App 的操作方式相當簡單,為使用者將其對食物及飲料的嘗味體驗,輸入到介面中帶有 24 條輪輻的網狀圖表。每條輪輻分別為獨立的味覺類別,例如「水果味」、「草本味」、「肉味」、「甜味」、「辣味」、「苦味」或「奶感」、「花感」等等,用戶可以 1 至 5 作等級強度標示,透過這樣的圖表統計來量化其嘗味體驗。且大多數類別都可以再進入子選單進行更精細的描述,例如「水果味」類別的子選單為「檸檬酸」、「蘋果」、「梨子」、「葡萄乾」、「黑莓」,和「接骨木莓果」等等;「奶感」類別的子選單則有「牛奶感」、「酸奶油感」、「鮮奶油感」、「優格感」、「起司感」、「奶油乳酪感」等等。除此之外,該款 App 甚至採集了用戶的「生日」、「家鄉」、「種族」、「性別」、「吸煙習慣」、「社經地位」,以及「居住環境的溫濕度及噪音水準」等資訊,因為這些因素都被認為可能影響人們的嘗味體驗。
Analytic Flavor Systems 的執行長 Jason Cohen 指出,目前大型食品和飲料製造商在產品開發過程時面向的僅為大眾族群,根據多數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粗估,試圖研發出滿足多數人口味的產品。而這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市面上的產品雖能讓多數人「接受」,卻鮮少有人真正「愛上」。不過 Gastrograph 的部分批評者則認為亂無章法地採集數據並不一定意味其統計更具多元性。
儘管 Jason Cohen 聲稱其公司正在顛覆感官科學的基礎,仍有不少專家質疑他於該領域的見解。例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食品科學教授 John Hayes,也曾是 Jason Cohen 的老師,就認為他並不完全領略該領域,「的確這個議題可以從群體智能的角度來探討,但多數人卻從未站在感官科學的角度去審視」,John Hayes 作此陳述。
由於人心難測,推出新產品往往是具有風險的,因此透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來探測消費者口味也許是值得一試的方法。雖然因為劍橋分析公司 (Cambridge Analytica) 不當取得海量 Facebook 用戶個資的關係,使得人們或多或少對於數據隱私感到焦躁不安,但仍有為數不少的用戶渴望提交詳細數據以換取更具個性化的飲料與食品。而在 Analytical Flavor Systems 所展望的未來藍圖,每個人都將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啤酒或洋芋片。倘若是您,願意為此交出您的數據嗎?
資料來源:
Tech Bro Wants to Disrupt How You Think About Flavor
Gastrograph AI 官網
Gastrograph App
編譯:孔祥瑄
編輯:Cindy Lo、Naomi Chen、Tina Hsieh
圖:Gastro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