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台最具規模的廢棄玻璃回收業者,春池玻璃以永續經營、綠色創新為其經營理念。創辦人吳春池從 1961 年起至今已經投入玻璃產業超過 50 年。工廠每年回收 10 萬公噸以上的玻璃,占全臺灣廢棄玻璃的七成左右,如此龐大的回收量,必須要有足夠的產能和銷量來維持。第二代吳庭安 T.A. 相信在傳統回收的基礎上必須研發、累積,從而做出有價值的創新,以循環經濟為品牌目標,走向國際。
玻璃的種類、材質各異,相較於其他回收品項如紙、鐵,玻璃易碎、危險、沉重、利潤也非常低,「一公斤賣價只有幾毛錢,利潤可能一毛都不到」,沒有經濟誘因是玻璃回收業乏人問津的主要原因之一。 T.A. 認為這是非常可惜的,「玻璃是一個蠻特殊的材料,可以百分之百循環再利用。當一個玻璃的窯爐要重新熔解物質時,加入回收玻璃有兩大好處,不僅可以降低熔點溫度也能減少原生料的使用」。由於觀察到玻璃再利用實質上的優點,認為當今傳統產業的轉型勢在必行,還有受到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T.A. 開始尋找增加玻璃附加價值的方法。
隨著工業發展,有越來越多作業是可以被機器取代的,但是春池仍然保留老師傅的玻璃技藝。「這些老師傅的工藝能做出機器產量做不出來的東西,」T.A. 解釋說「但我們不能硬是去保留它,必須創造一個全新的價值給這些老師傅們」,W 春池計劃也因此衍生出來。「其實回收很有意義,老師傅這塊也極有價值,但是我們缺了一個非常明顯的東西,就是跟消費者的界面。」以跨界合作的方式,聯合企業、職人、設計師等去設計符合一般使用者需求的產品,將回收玻璃的材料與老師傅技藝串聯在一起,藉此帶動前端的循環力,賦予玻璃無限延展下去的價值,也推動永續循環的概念。
響應政府禁用塑膠吸管的政策,W 春池計劃推出了玻璃師傅親手打造的吸管和啤酒杯組合,由群眾募資,提供「破一換一,循環不息」的服務。「吸管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用到的東西」,T.A. 確信環保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是不用刻意去完成的事情。近期也有和 W Hotel 合作,利用 W Hotel 回收的酒瓶,做成精緻的設計師酒杯,作為月餅禮盒的配件之一。「我們是用設計的價值去創造全新的概念,而非一直強調環保或回收,」T.A. 分享「因為酒杯的設計非常誘人,收到的人會很開心,也就隱形地帶動玻璃的循環」。
另一方面,T.A. 認為 W 春池計劃的使命是傳承。「把 W 春池計劃打造成一個品牌。當這個品牌做出來,吸引更多年輕人對於循環經濟、回收、玻璃工藝感興趣,然後將老師傅技藝當作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來學,這個是很重要的。」反過來說,重新讓老師傅的價值被更多人看到,也是 W 春池計劃一直在推動的事項之一。
有別於其他以銷售為主的品牌,W 春池計劃將成為一個以循環經濟為主的品牌。T.A. 提出一個有趣的點,「資源比較匱乏的小國家才有可能會做循環經濟。以美國跟中國大陸為例,因為土地廣闊,以土地掩埋玻璃不算真正大的成本,這種情況下不太有機會生出循環經濟」。希望開創全新的價值,讓台灣慢慢走出世界。
站在既有的專業知識,去研發、累積,做出有價值的創新是 T.A. 一路走來的心得。春池致力於把有限資源不停的循環使用,使其變成永續的材料,走出台灣循環經濟的下一條路,也讓我們從日常生活中開始,一起為永續盡一份力。
T.A. 說:「『剩食』也是循環經濟的一種。當剩食越多,食物的使用率越低,其實沒有必要去浪費那麼多的食物資源。剩食跟玻璃回收的連接性非常好,也希望透過這次與 COOKMANIA 的合作,讓更多人看到日常生活中的永續。」A Better Meal 是 COOKMANIA 今年的主題,這是由一群餐飲人發起的活動,透過交流,共享資源,期望創建一個更好的飲食環境。9/23、9/24 COOKMANIA – A Better Meal:兩天的活動希望以「永續」、「食物保存」和「零浪費」為核心觀點前往活動網頁
採訪/文:Tina Hsieh
編輯:Cindy Lo、Naomi Chen
圖:春池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