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杯!敬我們熱愛的飲料與生活:顧瑋、石傑方、王詩鈺、楊豐旭四人對談


在一個天氣很好的午後,《好吃》雜誌找來了幾位對飲食著迷的達人們,請他們各自帶喜歡的飲品來,吃喝閒聊,聊彼此的生活、看出去的視野、產業的趨勢,對風味的看法。朋友相聚,一定要有些喝好喝巧的東西相伴,有些日常、有些寶貝,看這幾位在食物領域深耕多年的飲食人,彼此要分享(ㄒㄩㄢˋ 一ㄠˋ)的是什麼?

───

王詩鈺以旅行為概念,石傑方拿出壓箱寶,
顧瑋搬出敬佩的同業,楊豐旭帶大家去海地

(王詩鈺以下簡稱王、石傑方以下簡稱石、顧瑋以下簡稱顧、楊豐旭以下簡稱楊)

王:我今天以旅行的概念帶東西,蠻多都是我自己平常習慣或最近嚐到的,有咖啡豆、西雙百納普洱茶,義大利紅酒跟一個很特別的咖啡花草茶。其實我平常在家比較常喝茶,就像廚師回家不做菜一樣。雖然今天帶的是西雙百納普洱,但最早是「胡同¹」讓我對普洱改觀,那時胡同股東有個厲害的茶人,10 年前生普洱在台灣還很少見,我們就開始賣了。普洱走氣快,一喝就知道行不行,然後就越喝越叼。我喜歡普洱很有個性的味道,後來發現我喜歡的東西都帶著點個性。

¹台中知名藝文咖啡館,王詩鈺曾在此工作過。

石:這幾年我也有陸續去接觸台灣早年茶款,像紅水烏龍、東方美人,最近的是鐵觀音。五、六〇年代的紅水烏龍,焙火深,顏色紅艷,所以叫「紅水」。不過隨著時代演進,現在大家喝茶比較清雅,喜歡高山茶的感覺,我今天帶的這支 PEKOE 紅水烏龍雖然也有隨時代做些調整,卻仍保有琥珀帶紅的顏色,是我平常愛喝的茶。我喜歡帶焙火感煙燻調的東西,這支紅水烏龍也有點普洱調性,耐喝且有溫暖感。

顧:我今天私心帶了麗采蝶的茶。麗采蝶是教我喝紅茶的老師,他在帶的時候,不會有虛無縹渺的形容詞,你會發現那個邏輯是一致的,我大概喝了五、六年,嚐過許多麗采蝶的大吉嶺茶款,每年的內容都在豐富,裡頭有品種,有風土,有選擇的工藝也有潮流的轉變。比如大吉嶺的經典是夏摘,但在台灣大家都喜歡春摘。

石:麗采蝶的茶真的很棒!對於大吉嶺的功力扎實深厚。而且邱震忠(Roy)很樂於分享資源,我講的是分享「資源」而不只是分享「知識」。我跟 Roy 在麗采蝶還沒開店前就有工作上的合作,他很願意把所有的事情跟他肯定的人分享,尤其深耕大吉嶺,每年都去,只要 3 月看他 facebook 就已經在大吉嶺了,每個山頭全部走一圈。

:茶對我來說是思考事情會喝的飲料,今天我帶了兩款三徑就荒的茶,我是他們的訂閱戶,每個月會收到三款茶,讓我不費腦筋一年下來就可以喝到不同的茶款,是喝茶入門者可以累積味覺資料庫很好的方法。另一個相反的是啤酒,啤酒讓我可以 refresh、放輕鬆,尤其在煮完果醬滿頭大汗時,灌下一口冰啤酒實在太爽快!

讓心情變好的威士忌!

石:我也帶了一支壓箱寶-2012 年的秩父威士忌,在我心情很好或沮喪的時候都會喝這支酒,我很喜歡它的泥煤感,在重口味裡表現細緻,我很珍惜的喝,但今天大家可以盡情倒,喝完都沒關係。

王:雖然沒有特別研究,但我很喜歡威士忌,喝調酒時也喜歡用它來做基底。這支秩父剛開始衝出來的香氣很艾雷島,通常日本威士忌都是在喝的時候才會感覺得到酒氣,warm 一點,但這支你可以很明顯的聞到它的酒香,很難得。

石:它跟蘇格蘭那邊的泥媒感還是不同,喝的時候是一種細緻味道慢慢滲進去的感覺,即便很泥媒,喝來還是平衡,我從2012年開瓶到現在,香氣還是很足,我抓到一個很好的形容詞-擁有優雅、氣質的均衡感,但又不會讓你感到無聊。

:這支真的很好喝,難怪你心情不好都喝這個,喝完心情就好了耶。

楊:而且它可以配巧克力吃,我帶了兩片海地巧克力。我之前做農業技師時曾在海地待過兩年半,海地的可可豆風味很好,這兩支因為在當地做,後製加工可能還沒辦法做到相對水準,但如果你去日本、紐約,像東京知名的巧克力店 Minimal,都有用海地的可可豆。另外我也帶了一支連在當地都很難買到,15 年的萊姆酒,以及啤酒頭的節氣系列「春分」。

石:好巧,我也是逢人就推薦春分,春分是啤酒頭所有系列裡,我特別喜歡的。他們從梅酒開始自己釀,台灣青梅得手工處理,清洗完還要挑蒂頭、晾乾,很花時間,量也不多,賣這麼好不是沒有原因的,看到丹尼帶這支我很開心。

顧:這樣我也要講講威石東。威石東從來都沒有給過我公關酒,但我在每個地方只要講到葡萄酒都會提起它。沒有人覺得台灣可以做香檳,威石東卻能克服不被看好的品種、不適合的風土,把規格做出來。這不只是資金夠不夠,很多有錢人也不一定會成功。台灣是沒有做葡萄酒歷史的國家,團隊很年輕,從無到有,做這麼難的物產,今天就算找國外香檳區的團隊來台都不見得做的出來。我喜歡理解價值塑成過程,看它在哪一段可以反應在風味上,我喜歡去看這些投入與所反應出來的價值。我們自己知道很不容易,如果你不支持他就沒有了,他們不做就沒有了……

石:其實這個東西的市場不一定在台灣,也可能在海外。

顧:應該不會是歐美,我認為大概是香港、大陸或新加坡。

王:我準備要開這支義大利紅酒了!開了真的就要把它喝掉,紅酒的適飲溫度剛好是現在 18 度上下。我喝酒是一種放鬆,有時一整天下來腦袋沒法停,我會用酒精來幫我放鬆,而且可以轉換味覺,酒精的味覺和茶、咖啡是不一樣的。大家先喝酒,最後再喝咖啡醒一下,想喝哪支我都可以煮。

配方豆的浪漫,以及台灣咖啡所帶來的難題與情感

:我其實沒有特別學沖咖啡,所以都很簡單的用賽風或聰明濾杯來萃取。今天有帶來台中一間我很喜歡的咖啡館「与謝野」的兩支配方豆-京都意向、皋月。与謝野老闆曾以學徒方式在士林一間咖啡館待了 6 年,他們還有一支配方豆「欒」,是以店對面人行道上的欒樹來命名。配方豆可以表現烘豆師的想法,我也確實可以從他們的豆子裡感受到。

:我今天也帶了一支用山命名的豆子-東京的女峰山。

顧:咖啡這件事,完成度最高的當然是國外,你如果看過巴拿馬產區,山頭兩千公尺以上都被雲像棉被一樣包著,就會想說這樣的風土,台灣這個幾百到一千的該怎麼比?不過近年來台灣在處理法上的進步很快,雖然品種模糊,或者說品種選擇相對少,除了阿里山產區外,風土也不特殊,可是我們在處理段的進步卓越。台灣大概是在最短時間內嘗試過最多處理法的地方,而且國外大部分的莊園都只做到生豆,台灣好幾個農夫都可以從種植、處理到自烘,做的品質很好,鄒築園就不用說了,我最近喝到卓武山也覺得很棒,都到了台北很好自烘店的水準。

王:台灣咖啡農最讓大家頭痛的問題是「一條龍」,好在很多農友進步很快。

石:頭痛的是什麼?

王:它某種程度抑制了市場的發展,咖啡的分工很專業,應該要讓更多的可能性參與,台灣的市場跟規模很小,應該把所有都做到最好,讓產區有完整的好價錢,而不是市場很小,什麼都要自己來,每個人又都是競爭者。現在的一條龍強的很強,但也就是那幾個人。

石:顧瑋帶來的這支台灣咖啡豆水準很高。

:我用 JIA Inc.2017 年得到 Good Design 的手沖咖啡組,蛋糕濾紙跟聰明濾杯有得拼,都很容易沖,詩鈺是這個道具的設計顧問。

:是啊,之後還會有磨豆機跟冰滴。剛講到台灣咖啡,我也帶了東京自烘店 NOZY 宏都拉斯的豆子來。台灣和宏都拉斯有邦交,他們幾乎把所有最好的生豆都給我們了!台灣烘豆師王詩如手上就有極好的宏都拉斯,台灣人在宏都拉斯豆的表現很好,我好奇日本人怎麼呈現,喝別人的東西有時是喝我們與他們的差異。

楊:對我來講咖啡除了風味外,也是一個情感上的連結。PEG COFFEE 是我最早開始喝單品手沖的店,大概 9 年前,當時在台北,小型的自烘咖啡館還不多,頂多 20 間。那時我在中研院工作,下班或週末的樂趣就是在 PEG 好好的品嚐一杯咖啡。現在選擇多,我當然知道很多烘焙師烘出來的豆子都很有特色,但對我來講 PEG 就是重要的情感寄託,基本上我喝手沖咖啡就是 PEG,當然主人黎子的烘焙技術與眼光從來不會讓我失望。

顧:對了,要轉換口腔的可以喝這個(指剛才用蓋杯泡好的水仙)。

王:紅酒也差不多醒好,味道更好了,來唷!

▲ 由左至右:楊豐旭、王詩鈺、顧瑋、石傑方

在欉紅主廚 | 楊豐旭(Danny)

台大園藝所畢業,手工果醬品牌在欉紅行政主廚,以其農業背景與對土地的情感,凝結台灣水果的新鮮滋味,絕不使用方便的冷凍果泥或隔夜水果,每年一定會到產地,尋找水果也建立農民關係。很願意分享產訪經驗,希望能做廚師與農民間的橋樑,也經營另一個甜點品牌「九日風」。

跨界咖啡人 | 王詩鈺

咖啡經歷 18 年,擅長咖啡與品牌跨界,目前為專案顧問,是咖啡業界仰賴的重要幕僚,許多咖啡廳與道具的開發都有詩鈺在背後操刀,近兩年更將觸角延伸到日本、新馬等地,希望連結不同的咖啡文化,持續累積厚度,探索更多有意思的想像。著有《設計咖啡館開店學》、最新著作為《咖啡館創業核心關鍵》。

土生土長創辦人 | 顧瑋(Wilma)

台灣手工果醬先驅「在欉紅」創辦人,離開後成立「台灣好食協會」推廣食材的人文風土,2015年成立實體店舖「土生土長」,透過良好的食材加工替台灣農產品加值。2017 年開設「泔米食堂」、發刊《米通信》,2018 年發展出新品牌 COFE bar 喫咖啡吧,近 10 年勤跑產地,不斷挖掘台灣食材在風味與加工上的各種可能。

前 PEKOE 食品雜貨舖 產品經理 | 石傑方(STONE)

2002 年 PEKOE 創立元老,從最初的五、六十種品項到現在近千種,全都有 STONE 的身影。十幾年來一直是葉怡蘭身邊重要的合作夥伴,喜歡做菜、懂食物品味,擅長商品的開發與販售。2018 年四月離職,將生活重心回歸原生家庭,希望能重新打造家裡的傳統米行。

NOM Magazine 關心您: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禁止酒駕。

刊載申明:本文作者為好吃研究室,內容來源為《好吃 31:幻飲時光-茶、酒、咖啡的 Magic Moment!》,由 NOM Magazine 編輯團隊精選刊載之,秉持編輯道德原則與共同推廣優質內容之合作初衷,刊載獲得正式授權,同時雙方不彼此干涉報導內容自主權。更多飲品品項與觀點介紹,請見《好吃 31》

圖、文:好吃雜誌
編輯:Wanyu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