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營養皿培養出來的肉,可能會成為最新的飲食趨勢


編輯: Tina Hsieh

說到「美國」,你會想到什麼?是飄逸的國旗、倡導的自由、混亂的槍戰、屹立的自由女神像還是驚人的食物份量?美國農業部新一輪的數據顯示,美國是現在全世界每人平均吃肉最多的國家之一,2018 年每人平均會消滅 100 公斤左右的肉,遠遠超出往年的記錄。不論是紅肉還是雞肉,需求量都達到了頂峰,可是這樣的飲食習慣對健康、動物福利以及環境的影響引起擔憂,也使得肉類替代品在近年引起大家關注。

早在 2013 年,荷蘭幹細胞研究人員 Mark Post 就研發以牛隻的細胞去培養可以吃的漢堡肉。這樣聽起來好像有點令人吃驚,但當你知道培養過程就會改變你的想法。我們平常吃到的肉大部分都是肌肉組織構成的。這些研究員先從牛的身上取出肌肉組織樣本,將其分解成肌肉跟脂肪細胞。再把肌肉細胞對分,每個細胞可以自身複製 1 萬億倍、重組,變成肌管。最後在營養皿中培養,變成肌肉組織,也就是我們平常吃的肉。

Animated video – cultured beef process from Sarah Lucas on Vimeo.

這項研究的前景很好,也就是為什麼開發者 Mark Post 決定成立名為 Mosa Meat 的公司,將這種實驗室培養的肉改進、包裝。單單含有肌肉組織的肉在口感上比較不是那麼軟嫩。為此,Mosa Meat 以類似的手法嘗試培養脂肪組織,讓「肉」吃起來更加鮮嫩多汁。另外,一開始製作出來的樣品缺少肌紅蛋白 ── 一種讓肉呈現鮮紅色、也讓其更加美味有營養的蛋白,該公司也正在想辦法改進。除此之外,為了讓培養出來的肉與一般的肉一模一樣,Mosa Meat 預計在 2021 年才會將產品上市。在這之前,還有很多方面可以加強。

2013 年當這項人造肉計劃第一次問世時,號稱每一份漢堡肉要價 $300,000 美金,合約 $9,243,600 台幣。不過在上個月,Mosa Meat 公佈喜訊說已經籌備 $880 萬美元去推動該計劃。由於量產,每一份漢堡肉的成本會下降到 $10 美元,約 $300 台幣。除了牛,任何家畜或鳥禽的細胞都可以通過養分及氧氣,從而培養出食用肉。

預計於 2021 年推出,該公司計劃一開始只將產品推薦給餐廳及專賣店。原因有兩個:剛開始的產量可能沒辦法供應連鎖超市,再來就是價格還是會高於普通的漢堡肉。Post 希望在公司穩定之後將價格下調,讓更多人可以享用。畢竟這種所謂的「培養肉」,也叫「乾淨肉(暫譯)」,比實際養殖的成本及時間都要低許多。

全球對於肉的需求逐年增長。肉類生產是氣候污染、森林砍伐及水污染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目前並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意識到這點,隨著「培養肉」的推出,越來越多肉類產業公司將投資轉向肉類替代品。

作為一家非營利性的研究機構,faunalytics 通過向倡導者提供相關資訊,從而增加影響力、幫助動物。其中一項主導的調查統計,超過 60% 的美國人樂意嘗試「培養肉」。其中 53% 願意用其替代傳統肉類,而 46% 則願意定期購買。向消費者傳達常規生產肉類不自然的養殖訊息(例如,使用激素、抗生素)是提高「培養肉」接受度最有效的方法。

Mosa Meat 並不是唯一一家研究「培養肉」的公司。隨著消息公佈,以色列、中國、美國等國也相繼成立類似的機構,希望將「培養肉」改進、推廣、取代傳統肉類,從而保護自然、減少食物浪費等。有些公司聲稱今年年底就可以販賣。但事實上,要讓人造肉跟傳統肉類的口感、外型一模一樣,可能還會需要一段時間。誰知道,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培養肉」會完全取代我們現在的飲食習慣。讓我們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
Americans Will Eat a Record Amount of Meat in 2018
This lab-grown beef will be in restaurants in 3 years
LAB-GROWN MEAT IS COMING, WHETHER YOU LIKE IT OR NOT
Most Americans will happily try eating lab-grown “clean meat”

編譯:Tina Hsieh
編輯:Cindy Lo、Naomi Chen
圖:Mosa M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