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零垃圾理想:倫敦第一間無塑膠包裝超市


編輯: Patricia Ma

曾幾何時,外出購物店家不再免費提供塑膠袋,我們也漸漸習慣隨身攜帶購物袋,倒垃圾時也會做好回收分類,但你能想像完全沒有塑膠製品的生活嗎?

塑膠需要長達 450 年的時間才會分解,各界都在想辦法減少塑膠垃圾。零包裝超市已經不是新聞,全球第一間零包裝超市 Original Unvertpackt 在德國開張後,掀起一股新潮流,好幾間零包裝商店在加拿大、美國、義大利也陸續開張。

如今,英國倫敦也出現第一間徹底執行零塑膠包裝的超市,但不僅僅是商品,就連店面裝潢、店主本身的生活態度,也都體驗零浪費思維,英國《獨立報》報導。

面臨食物浪費與塑料垃圾的嚴重問題,Ingrid Caldironi 決定盡一己之力,以快閃方式開設了倫敦第一間零塑膠超市 Bulk Market,店內販售超過三百種商品,而且不只有食物,還包括竹製牙刷、以紙包裝的捲筒衛生紙,甚至連狗飼料都有。

「這間店的概念源於我自己的需求。我很想支持對的企業,希望能在完全不會製造任何垃圾的商店消費,但在倫敦完全找不到這種地方。」Caldironi 說。

「我一向認為垃圾是現代生活的自然產物,但是市面上的包裝設計都太糟糕,都沒有照著循環經濟的思維去做。」她補充。

位於倫敦哈克尼地區,Bulk Market 店裡的產品都看不見品牌商標,不同於一般超市架上商品都是耳熟能詳的大品牌,有著我們熟悉的包裝。反之,他們向當地的社會企業、合作社、社區農場訂貨,或乾脆自製。像是蛋糕就來自提供弱勢婦女職業訓練的烘焙坊 Luminary Bakery、接納青少年暴力犯的麵包店 Dusty Knuckle、致力於販售當有機農產品的社會企業 Growing Communities,以及推廣市民自栽蔬果的 Capital Growth 等等。

「消費者會知道這些食物是用什麼方式、在哪裡製成的,一路從產地到餐桌,最後,再進入我們店裡的大型盛器 (Bulk Bin) 裡。」Caldironi 說。

走進店裡,各種香料裝在玻璃密封罐內整齊排放,一面牆上架設整排大型盛器,裝著義大利麵、扁豆、鷹嘴豆與其他乾貨,Caldironi 也提到,這些商品平常幾乎不可能沒有包裝。當然,Bulk Market 店內也不提供塑膠袋,顧客必須自行攜帶空罐或生物可分解袋,依照需求份量秤重購買,就好像回到戰時,拿著配給卡購物一般,Caldironi 說許多年長客人都很喜歡這種懷舊感。(編按:用多少買多少也是減少食物浪費的方法之一。)

離開零售業之後,Caldironi 發現不論是一般企業或政府決策者,都沒有盡力解決垃圾過量的問題,而且他們對於食物相關議題也越來越疏遠。「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環境維護方面,以及每年丟進垃圾場的一次性包材。」她說。

Bulk Market 是靠公眾集資而成立的快閃店,但計畫能永久落腳某處,並增設養蜂巢、商業規格的堆肥機,以及能夠舉辦工作坊與講座的空間,教育人們如何減少居家垃圾。而這正是 Caldironi 所擅長的,如今她的家裡早就沒有半個垃圾桶,不會產生任何垃圾。「我們還是有用回收桶收集厚紙板、紙張和玻璃,但每次都要好幾個月才會裝滿。另外,也會把所有廚餘做成堆肥,拿來種植放在陽台上的香草和觀賞植物。」她說。

Caldironi 的精神不只體現在商店貨架上,在其店鋪新址,翻新後多出的建材不會被丟棄,而是重新利用;而所謂的新傢俱,則來自倫敦皇家歌劇院淘汰的舊物件,讓這些廢棄物透過裝修獲得新生。

許多大型超市往往背負食物浪費的惡名,但根據英國政府食物浪費顧問團 Waste &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me(廢棄物與資源行動計畫,簡稱 Wrap)統計,英國只有 1% 的食物浪費來自超市。2016 年,英國知名超市 Sainsbury’s 保證將花費一百萬英鎊,執行「浪費少一點,節省多一點」活動,目標將剩食數量減半。另外 Morrisons 和 Waitrose 兩家超市都確保將以優惠價格銷售過去不上了貨架的醜蔬菜,雖然塑膠包裝仍舊存在。Waitrose 提出最新承諾,將設計更好拆開的三明治塑膠外包裝,讓消費者方便回收。

今年七月,知名零售商 Marks & Spencer 縮小某些暢銷商品的塑膠包裝,包含薯片和爆米花。該專案名為「輕薄包裝計畫」,商品外包裝將減少 20% 塑膠用量,改以更輕盈的聚合物代替。

即使某些大型超市開始改變,但從各企業遍佈全國的分店來看,減少食物浪費與塑膠包裝仍然是條漫長的路。而單單一間位於東倫敦的無塑膠超市,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前往。可是,Bulk Market 依然指引出未來超市應有的模樣,從此開始帶動改變。


零包裝超市不是創舉,但就市場整體比例而言,這樣的超市仍是極為稀少的。想像一下完全沒有塑膠的生活,你辦得到嗎?應該很難吧。Caldironi 的故事告訴我們,避免浪費、回收再利用都是一種生活態度,即使現在還做不到像她一樣的程度,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生活每個環節都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只要把這樣的觀念記在心裡,一定會越做越好。

文章來源:
Zero Waste: Inside London’s First Plastic-Free Shop

編譯:Patricia Ma
編輯:Cindy Lo
圖:Bulk Market/Facebook, Bulk Market/The Indepen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