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趨勢」關我什麼事?


編輯: Patricia Ma

如果你熱愛看食譜與美食新聞,一定有發現近年來藜麥、薑黃、海藻、酪梨等食材常常重複出現,你想這些都算是「飲食趨勢」嗎?

這些食物都造成了飲食熱潮,至少和數年前相比,更常受到報導與討論,但卻「還沒」改變人們吃食的習慣。像風靡世界的是拉差香甜辣椒醬或是歐美人士無限著迷的培根,有著如此廣泛的普及程度,或許才有資格稱做是「飲食趨勢」。

9723581

然而,到底「飲食趨勢」定義為何?而通常又是如何引爆的?我們的飲食習慣是否不知不覺地受其影響?Bon Appétit 訪問了《味蕾職人的杯子蛋糕經濟學》一書的作家 David Sax,一一探討這些問題:

請問你如何定義某樣食物夠格稱做一個「飲食趨勢」?
在食物趨勢 (trend) 與熱潮 (fad) 間有著清楚的界限,趨勢是更長遠,且更有影響力的。趨勢是當媒體不再大肆報導後,還能持續發展的。好比特級初榨橄欖油,美國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時透過美食愛好者的宣傳聲勢開始暴漲,直到 90 年代已深入每個人的生活中,成為油品界的一號人物。而現在特級初榨橄欖油已經不是大家會特意談論的趨勢,但它早已成為廚房必備物品,並漸漸成為日常飲食的一部份。這就是趨勢的力量,但熱潮可沒辦法。熱潮就好比已經漸漸退燒的可頌多拿滋,過了就過了。

d917265778ef5785d632a2bf526fcf27

如果沒有那些飲食媒體,還會產生這些飲食趨勢嗎?
不論有沒有這些媒體,飲食趨勢過去皆不斷發生,且會繼續發生。你想想看(美國)過去的瑞士起司鍋或馬芬風潮是怎麼發生的,或許有人得知這個趨勢後,開始號稱自己是「發明人」,或者是開了間專賣店,再不然就是在餐廳裡聽到相關消息;或許當地媒體會報導一下,接著別的媒體也選中這個故事,稍微換個說法刊載,最後一路過關斬將到全國性雜誌,甚至連紐約時報也會做篇報導,只是說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年時間,甚至超過十年、二十年。

而今非昔比的是,二十一世紀的飲食文化媒體由於內容廣泛、涉及層面多且傳播速度非常快,已是來勢洶洶無法抵擋的產物。可頌多拿滋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從單一品項發展成飲食趨勢,或者該說是一陣熱潮,都是因為媒體效應,飲食媒體的出現更加劇了趨勢傳播的速度、範圍和聲量。

fondue-1

趨勢讓人產生美味的錯覺?恐怖的杯子蛋糕或甘藍菜沙拉可有不少……。
就說帕尼尼好了,在美國,這種三明治曾經風行於 90 年代,其實你現在只要去對餐廳,帕尼尼依然和十年前一樣美味。如果你到紐約知名的義大利美食市場 Eataly 買到帕尼尼,我肯定滋味一定棒極了。不過帕尼尼熱潮已退, 而這情況也默默影響了你的味覺偏好。這也是為什麼連鎖速食業者得不斷推陳出新,像是是拉差香辣醬潛艇堡或墨西哥辣椒堡之類的新產品。我們就是渴望新東西,我們希望掌握潮流,事情就是這樣。

怎樣的飲食風潮可以躍升主流?
一切都看可擴展性和價格高低。分子泡沫、真空低溫烹調或者海膽這些東西不太可能紅遍大街小巷,因為這些東西不是太昂貴、太精緻就是太難複製。但像是拉差香辣醬這種非常基本又便宜的調味料,用途非常廣泛,每個人都買得起,而且非常容易取得,培根也是這種模式。而像杯子蛋糕不但便宜,做起來又簡單,我三歲的時候就跟媽媽一起做過了。

我認為那種能鋪天蓋地的潮流都是來自其無限多種的用途。這些食材可以用來調雞尾酒,或是加入主菜、甜點、開胃菜、小點心裡,甚至是做成特定口味的洋芋片。而且通常都是大家已經接觸過的東西,比如培根通常在三明治裡出現,現在卻試著加進布朗尼中,或多或少也和文化有些關連。

0c22a07760b77e07d3d0f77df2fe1ede

健康飲食和食物趨勢關聯到底有多密切?
這之間的分線又再度模糊了,你可以做個奇亞籽杯子蛋糕,或者是加了甘藍菜的漢堡,健康飲食趨勢是其中影響力最強大的。若觀察北美的健康飲食狂潮:「我們該吃什麼?吃什麼最健康?我只吃枸杞子、我只吃奇亞籽。抗氧化物越多越好、抗氧化物越少越好。能吃多少奶油就吃多少、不要吃奶油、只能吃天然的奶油。」這一切使人崩潰,但卻能促成業績數字成長。

當那些充滿影響力的明星醫生,例如美國的 Dr. Oz ,只要發表「吃藍莓讓你更長壽」 這類的話語,藍莓就會大賣。接著人們就會什麼東西都想加上藍莓,像是藍莓口味多力多滋、藍莓風味七喜之類的。曾經有個產品叫做櫻桃七喜抗氧化飲,製造商僅僅加了一點點櫻桃汁,好吧,法律上確實可稱之為抗氧化成份,但你知道那是一罐糖尿病飲品,而不是長壽仙丹吧?

結論
這篇採訪探討飲食趨勢的定義、形成的過程、媒體或名人是否助長飲食趨勢的傳播及有沒有可能淺移默化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等問題。對身為消費者的你我來說,透過了解這些現象,或許能夠幫助我們選擇正確的食物甚或媒體,避免被話題操控。而針對製作食物的廚師而言,當面對食材甚至是料理方式的新趨勢時,該一昧的隨波逐流,抑或站穩腳步,建立自己的料理風格,還是取其折衷,值得好好思考。

文章來源:Why Should Anyone Care About Food Trends?
編譯:Patricia Ma
編輯:Jean KuoCindy Lo
圖:ottawacitizen/aialahernando/discoverfrance/stephsalvatore/b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