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的戰亂,使黎巴嫩長期陷於動盪不安。儘管如此,廚師 Kamal Mouzawak 仍試著找回人民與國家的情感連結,在當地成立農夫市集 Souk el Tayeb。他說:「黎巴嫩有一半的人在內陸、一半靠海;一半的人是基督徒、一半是穆斯林;一半的女人穿比基尼、一半蒙著面紗。」簡單的字句,道出黎巴嫩居民的差異,不過這並不代表人與人之間就存在隔閡,「我們都是在戰爭中成長的。」
Souk el Tayeb 成立於 2004 年,從一個非營利的小市集,發展成足以幫助傳統農業及飲食的組織。每週邀請國內農人或商人前來擺攤,著重幫助小農及女性難民。除了販售各式食品,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公共廚房 Tawlet,他們請來烹飪好手製作各地料理,用料理說故事,拉近每個人的心。最近,Kamal Mouzawak 便與 Lucky Peach 分享他對飲食與人的觀點。
讓料理帶領自己 超越身分隔閡與偏見
在黎巴嫩,除了局勢動盪,宗教信仰也是個敏感議題,而這也是 Kamal Mouzawak 想消弭的問題,「儘管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信仰,可重點並不是要求大家都一樣,而是異中求同,找出彼此的共通點。」Kamal Mouzawak 的同事背景各不相同,但因身處相互信任的工作環境,大家能自在共處,而不是任意干涉別人的權利與生活。他提到,曾有同事共事五年後,才知道彼此的宗教背景大不相同,這五年間,因為料理,他們找到了超越宗教及其它差異的共同點。
不過,Kamal Mouzawak 也承認,人與人之間的融合需要很長的時間,不單只因人心的距離,戰亂也是一個很大的阻礙。他說:「有句名言說得很好,Make Food Not War(要料理,不要戰爭),但當真的戰爭來臨,炸彈就在你眼前時,你也只能趕緊找庇護,而不是說這些漂亮話。」
開設料理課程 助難民重建生活
之前,黎巴嫩接收大量敘利亞難民,人數高達黎巴嫩人口的 20%。Kamal Mouzawak 更曾為女性難民開設料理課程,教他們行銷自製料理以維持生計,幫助敘利亞難民在黎巴嫩重新展開生活。
不過,課程初始之際也曾面臨緊繃的問題,他說:「來的人有的是寡婦,有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兒女,而我卻在那傳授切菜的技巧和廚具。」與料理相比,生死交關的問題顯然太大太沉重,後來當然有人離開了課程,「但更重要的,是那些留下來完成課程的人。」
料理與愛的守護者
因著對料理的熱情,Kamal Mouzawak 從不同管道融合人群、幫助難民。改善世界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對記者來說,寫作是一個方法,對我來說則是食物,我們可以用食物來讓這個世界更美好。」Kamal Mouzawak 反問:「有什麼比食物更貼近人類?」
「人們有不同的信仰、傳統、膚色與外型,但骨子裡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會害怕、都會期待,也都有一樣的愛心。」因看透人心,讓 Kamal Mouzawak 即使身處情勢緊張的國度,依然能施展料理長才,溫柔地守護大家。
資料來源:Love in Times of War
文字:Ting Wei
圖:Souk el Tay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