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會就像是僅有一場的演唱會」,瑕疵難免,失誤有時,但那之後無法再被複製的瞬間美好,卻是吸引 Solo Pasta、小蝸牛等知名餐館主理人王嘉平(J-Ping)一再投入餐會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認,舉辦餐會對餐廳來說的確是一種行銷利器,但想了想需要投注的心力、事前的前置作業、題材的變化創新、需要投資的人力成本,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件簡單的差事。
對王主廚來說,身為一個廚師,就應該「愛玩」,介紹自己覺得很棒、但一般人無法接觸到的特殊菜式。而廚師藉著餐會也能激發熱情,不論上台的表演者或是台下的觀眾,透過這一場演唱會(餐會),都各自得到了些什麼、滿足了什麼。這就是讓王主廚對餐會樂此不疲的魅力。
王主廚舉辦餐會歷史已久,經驗豐富, 某個週一下午,對餐飲業來說較為輕鬆的時刻,幽默的王主廚與我們分享他辦餐會以來,一路的心得分享。
1. 請王主廚向尚未參與過餐會的讀者介紹一下餐會的內容與形式?
每次餐會都不大一樣,像是與我合作已久的徐仲最擅長食材,也有雙主廚相互較勁的戲碼,喜歡挑戰與變化的主廚其實都會主動詢問合作的可能性。
像上個月我們辦了一場拿波里餐會,請來一位嫁到拿波里 10 年的台灣女孩 Adele 在台中辦了一場 80 人、以拿波里菜為主題的餐會 。四月還會與一位嫁到義大利的香港女生合作。我們想讓大家看到這些人,把他們所說的那些事情「具體化」,並且實現它。
2. 舉辦餐會其實相當耗費心力,主廚推廣餐會的動力是什麼呢?
我認為辦餐會是奠定餐廳的底子,讓消費者知道我們在做什麼。這麼多做義大利菜的餐廳,我們做的事情什麼不同?我們一直想藉著辦餐會讓客人們知道我們做得不是一般的義大利菜,當客人建立起「小蝸牛=不一樣的義大利菜」的認知,那我們就成功了。
現在的美食文化比較注重關鍵字,懂得吃是一個潮流,但我們希望傳遞消費者是更為本質、更深層的東西,也希望可以成為消費者忠心、不會失望的選擇。
其實我很少有機會跟客人聊到天,那天有一家三口、爸爸帶著小女兒來吃飯,小妹妹小口小口地吃,吃得好開心,我才從同事口中知道小女孩從小就來這裡吃,我聽了真的很開心,這樣實際的支持也是一種動力。
3. 舉辦完餐會,主廚會不會收到一些意見?
基本上,我們比較求諸於己。餐會就像辦一場演唱會,難免會有瑕疵,但我們舉辦餐會都是請客人們來玩,把它當作一場派對,大家開開心心,如果可以帶出一些可以思考的議題也很好。當然我們也會注意現在大家掛在口邊的 CP 值,讓大家用可以接受的價格,嘗試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若說到比較常收到的意見,大概就是執行的時間太晚,若客人住得比較遠,就會耽誤到時間。因為餐會菜太多,時間也拉得更長,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檢討的地方。
4. 舉辦餐會最有趣的部分?
最有趣的就是在 Jam 菜單的時候。像是上次的拿波里餐會,與嫁到拿波里的 Adele「Jam」菜單的時候,我會希望不要太多澱粉、要多點海鮮讓客人覺得來這一趟是值得的;還有如果遇到前輩大廚,討論的過程也要懂得尊重,另外就是廚房的備料調度,如果只有一台蒸烤箱,菜單要怎麼安排,執行時才不會互相打架?這整個過程是需要仔細推敲計劃的。
記得有次我們要做個「豬血甜點」,還為此去研究了抗凝血劑,新鮮豬血處理時需要鹽去延緩變硬的時間,但一旦加了鹽就無法做甜點了,遇到這個問題又該怎麼做?這些都是挑戰,卻也非常有趣:奇怪的食材、食材的取得、不同部位的處理方式、東西方的烹調方式,做了一次就是一次的累積。
5. 餐會中嘗試過的菜式,有沒有想過放到平日的菜單裡?
有的會,但餐會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是經過解釋的。消費者是了解這是「餐會」才來參加的,因此防備心比較低,相對地可以接受的 range 就更寬。我一直強調餐會就是一場演唱會,讓消費者享受當下的感覺,那之後無法再被複製的一瞬間,就是餐會的迷人之處。
6. 請王主廚給要踏入餐飲界的新人們一點建議
「不要只相信自己」,背後要有一個更深、更堅強的信仰去支撐你的熱情,可能是某個文化、某位你所崇拜的大廚,而不只是如「態度」等這樣抽象的東西。我自己一直都堅信著傳統義大利料理,除了「自己」,要有個夠深厚的原因去支撐你走得夠久、夠長,如果只有「自已」,可能就會把路給走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