扌合生態廚房:讓剩食不只是大鍋菜


小巧可愛的咕咕霍夫(kugelhopf,維也納的傳統耶誕節甜點)除了個頭不同於大尺寸的前輩,它的材料來源也很特別:來自公平貿易,即期但包裝保存完整的有機純可可粉、80% 濃黑巧克力、有機椰糖,以及喜宴結束後無人接收且未開瓶的百富威士忌。

除了滿足味蕾,靠著自身獨特的「組成」,它還隨著創造者黃尹宣轉戰各市集,見證「剩食」價值,並提醒大眾關注食物與環境、生態的關係。

♦ 左圖為咕咕霍夫,右圖為扌合生態廚房創辦人黃尹宣

從小就比一般人更關心環境與自然,大學讀昆蟲系、海洋生物研究所,黃尹宣畢業後,在準備出國前到咖啡店打工,每天接觸各種食材,不期然發現自己對食物的熱情,而且充滿想像力,於是轉而前往義大利美食科技大學(UNISG University of Gastronomic Sciences,台灣招生辦事處稱「義大利慢食大學」)進修碩士。

在一次在義大利山村家庭農場打工期間,黃尹宣體驗了他們全然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而且還曾隨他們開車前往山下商店蒐集被店家淘汰的蔬果,因此見識到充分運用資源的飲食態度。之後也曾至荷蘭知名剩食餐廳 Instock 實習,看到廚師運用巧思,將醜蔬果或被視為「格外品」的食材,變化出一道道令人讚不絕口的料理。

這些經驗帶給黃尹宣很大啟發。回台後,她在咖啡店工作,負責規畫菜單,聯絡食材廠商、農民以接洽食材供應事宜時,有機會時就利用剩餘或被淘汰的材料製作創意點心。後來受邀以這類創意點心前往市集設攤,於是她就順此機緣成立了「扌¹合生態廚房」(Pick Food Up),以「重新利用剩食」製作的小點心為主要產品,希望將她在歐洲所學推廣至台灣社會。

¹ 同音「手」

♦ 黃尹宣在荷蘭 INSTOCK 實習時,父母和朋友到 INSTOCK 用餐以及黃尹宣在英國 SILO, Brighton 進修時期。

打造剩食餐廳的挑戰

扌合生態廚房所運用的「剩食」原料,大多是來自於賣相不佳的醜蔬果(因採收運送而受損,或是不符合商業規格)、包裝有瑕疵但仍在保存期限且抽檢合格的可食用產品。它們仍然具備風味與營養,只是因外觀因素被淘汰。在衛生安全的前提下,透過黃尹宣的想像力,將不好看的剩食製作成各式吸引人的點心。

2018 年扌合中秋禮盒中的「小油菊青檸玉米」咕咕霍夫,原料包括賣剩而外皮微皺的有機檸檬、即期但包裝完整進口有機玉米粉,還有有機小油菊的細小或破碎花瓣。小巧可愛的皇冠蛋糕造型,透著菊花、檸檬清新的味道,加上鬆軟綿密的口感,帶給人意外的驚喜。

目前仍屬於個人工作室的扌合生態廚房,以創意點心為主力產品,以網路、市集擺攤為販售平台,偶爾會推出限量節慶禮盒。有時也會接案做外燴。黃尹宣選擇甜點作為主要產品,是因為點心容易保存、方便運送,且較能跳脫剩食就是大鍋菜的形象。只不過剩食的材料,尤其是蔬果類的格外品,往往需要大量的處理時間,就目前人力單薄的工作室而言,是一大挑戰。

以剩食為產品製作的主題,當然主要是源自於黃尹宣自身對環境的關懷,希望藉著扌合生態廚房的平台,發揮剩食的價值,並在與顧客接觸的機會,將關懷自然、永續環境的觀念推廣給台灣的消費者。但就營業的角度而言,由於剩食食材的來源並不穩定,種類也不固定,因此沒有固定的產品品項,也很難為工作室建立口碑與形象。

其次,她在介紹產品的剩食材料時,常受到質疑:這東西能吃嗎?在「衛生」的要求之下,多數人對過了賞味期的食品總是充滿疑慮。黃尹宣強調,絕對注重食品的安全與美味,即便利用的是剩食食材,也是抽檢後可食用的,且盡可能選擇來自公平貿易、有機等友善生產者與環境的原料。

♦ 將格外品製成美味創意點心

讓剩食不只是時尚流行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等機構出版的《2018 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增強氣候抵禦能力,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2017 年,食物不足人口估計達 8.21 億人,然而全世界每天浪費的可食用食物卻多得超乎想像。

為了對抗食物浪費,長期關注剩食議題的義大利名廚 Massimo Bottura,曾在 2016 年里約奧運期間,每天利用奧運選手村、贊助商及合作超市即將被淘汰的食材,製作成 5000 份餐點,轉贈里約貧困居民。也有發起自德國柏林的 Foodsharing 活動,致力搶救食物浪費,如今已發展至許多個國家。

剩食運動在台灣,黃尹宣下了一個「雷聲大,雨點小」的註腳。根據她與台灣消費者實際接觸的經驗,雖說大家對於環保的議題有感,但多半缺乏耐心進一步了解。再者,處理剩食食材非常花功夫,但台灣食材取得卻很容易,一旦讓人感覺「不方便」,實踐的意願就大打折扣,更惶論改變習慣。或許,透過對大眾的「食物教育」,才能改變觀念和作為。

黃尹宣說,那些被丟棄的食物,浪費的並不僅僅是食物,同時也浪費了生產製造、運送、保存過程中所消耗的資源。「剩食利用」只是治標不治本,充其量只是從整個資源浪費的過程中,減少些微浪費。人類要了解自己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才會深切體認到採取正確行動的重要性:從源頭減少食物與能源浪費,愛惜自然、惜福愛物,追求地球環境的永續發展,才是終極目標。

荷蘭剩食餐廳 Instock

位於阿姆斯特丹的 Instock,大概是當今最有名的剩食餐廳。四名在荷蘭連鎖超市 Albert Heijn 工作的年輕人,組隊參加公司的創意提案比賽:利用超市每天淘汰的可食用剩食製成餐點販售。這個提案獲得超市創業提案冠軍,並得公司贊助資金,於 2014 年 6 月底開幕。

年輕的創辦人原本將餐廳定位為一周只營業三天的快閃餐廳,未料大受歡迎與好評,才轉型為常駐。店內供應的餐點,90% 的食材都來自 Albert Heijin 準備丟棄的即期食品及醜蔬果;其餘 10% 魚肉蛋奶等較易腐敗的食材,則是熟識屠戶捐出顧客較不愛的邊邊角角肉塊、內臟。每日再根據蒐集到的食材研發當日菜單。

此外,Instock 還發展出一家專營外帶餐點的 Instock Toko,以及不定期出沒在荷蘭不同城市的餐車,宣揚對抗食物浪費的理念。

—— 本文摘自《料理‧台灣雙月刊目次 第 43 期 泊與食》

刊載申明:由 NOM Magazine 編輯團隊精選刊載之,秉持編輯道德原則與共同推廣優質內容之合作初衷,刊載獲得正式授權,同時雙方不彼此干涉報導內容自主權。更多相關內容請見《料理‧台灣雙月刊目次 第 43 期 泊與食》

編輯:Tina Hs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