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坊珈琲店關店了。那是二○一三年十二月的事,因此是很久以前了。不過回想起來,好像是昨天才發生,但也覺得像是十多年前的事。
我想起下定決心關店的經過。過去老想著開店要長遠而撐了過來,除了累積一個一個的客人之外,別無他法。我的基本想法是,所謂長久開店,只要持續做下去,客人總會一點一點累積起來。倒也從來沒有想過不做了。因為店面是租來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狀況,一直只想著要怎麼做才能開下去,為了繼續下去還能做點什麼。
然而,大樓要拆掉了,我那時第一次萌生關店的念頭。我想是考慮到自己的年紀的關係。先是冒出這樣的想法:如果以現狀來看,雖然大可做下去,可以換地方開新店,但又能持續幾年呢?想到「關店」這選擇時,一瞬間,時鐘好像停了,聲音消失,身體也凍僵似的動彈不得—是誰呀?是誰這樣想的?慢慢轉過頭來看看四周。我想那是一種恐懼,像體溫被剝奪了似的空白。但接下來,漸漸像泡在溫水裡,身體逐漸被溫度包覆,暖和起來。感覺到心裡的石頭放下了般的踏實。每天早晨烘豆和開店萃取咖啡,真的全都不用做了嗎?這樣的幻想,真的是幻想,難免浮上心頭。這樣的反應連自己都料想不到。
我再說一次,我從來都沒有動過不想做的念頭。早晨要花五個小時,手一直轉著烘豆機很辛苦,事實上轉不到一半就開始厭倦;儘管如此還是沒打算關店,甚至覺得一邊期待著成品就烘好了。所以,那種連自己也嚇一跳的感覺湧現的情景,現在都還鮮明記得。真的是放下懸念嗎?身體居然有這麼大的反應?還是勞力付出到達極限了呢?
當然從那之後,我冷靜地思考了好幾個月:到底該怎麼做,對店、對自己最好?但甫萌芽的念頭確實也越長越大。恐懼和踏實的感覺交替來襲,卻也逐漸強化了決心。
那陣子我經常在想,該怎麼向顧客交代才好。店能夠長久支撐下來,真的是託顧客的福。剛開店時還被人說,你真能撐過一年嗎?如果能撐三年就很厲害了。大概是看我的菜單上沒賣吃的,除了咖啡之外,幾乎沒有別的選擇。更何況沖泡一杯咖啡太花時間,因此一般人多認為這種生意做不久。生意確實清淡。不怎麼熱絡招呼的男人,沉默地沖著咖啡,客人也沉默地喝著咖啡,沉默地回家。好像有點陰沉的感覺呢。店內整個漆成陰暗色調,沒什麼活潑有趣的元素。
當店裡沒客人,自己一個人選著豆子時,走進來的客人會問:「還有賣嗎?」甚至還有人會開玩笑地打招呼:「還活著嗎?」對於打算一個人看書的人或許正好,既安靜,也不必慌忙地被迫讓出位子給別人。話雖如此,起身準備要回家的客人中,偶爾會有人把眼光投過來,那眼神好像在說,味道很好喔!我沉默地迎客,客人也沉默地離開。雖然只做到這樣,臨走時對上的目光,似乎在說:什麼都不說也很好喔,我喜歡這樣素樸的店。雖然我自己個性上會往自我感覺良好的方向理解,不過有些客人隔一段時間又會出現,從他們眼神就能感受到的反應,是多大的鼓勵啊!那個回應,給了我力量,讓我感覺即使不改變做法,還是能再撐一陣子。店就是有這些人的支持,才到現在。
於是我思考的是,必須留一些時間,向顧客好好道別。對於這陣子可能來不了,但以前常來的人,我想鄭重道別後再收店。對於偶爾露面,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來的人,我也想打聲招呼。一年來一次,或十年沒見,總之很多好久不見的人,我都想一一道別。三十八年來,無論工作、居住地、人生都有著很大的變動,這是歲月本來的樣貌。雖然如此,依然有很多人記得我們,會走進店裡。這是我首先想到的事:我必須提前通知他們,製造道別的機會。
不過在那之前,最先必須告知的是員工。七月中旬時,我告訴大家,我們將於二○一三年十二月歇業,目前沒有考慮換地點、重新開店。五個月後的生計問題,請大家各自先做打算;在這期間,就算缺人也不再增加臨時人力。我想以現在的成員營運到最後一天,因此拜託大家幫忙到十二月,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盡心付出。對於知道住址的顧客,我們先寄明信片通知;同時拍下店內的相片,印成小冊子分送給客人(這後來改成書的形式出版)。
就在為關店做準備時,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消息才一發出,網路上立刻傳開,轉眼間大家都知道了。我好驚訝。好久不見的人擔心地來問:「到底發生什麼事?」經常來的人進來問:「以後怎麼打算?」沒來過的人則走來看:「有這樣的店哪?」在國外工作的人打電話來問:「到底發生什麼事,鬧這麼大!」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這就是所謂的「炎上」。
回想這三十八年來,總是希望每一位客人喝了我們的咖啡感到滿意,相信客人會因此一個一個增加,於是一杯又一杯地沖著咖啡—就是這樣的三十八年。這跟網路傳播不一樣,我們是靠一個個口碑,一點點、一點點慢慢地累積,一年後大概會再多一些人知道吧,是這樣持續做下來的三十八年。對於支持我們的客人,我打從心底想說謝謝。沒有客人上門、閒到發慌的苦日子,我深有體會。然而,生意突然大好,忙到連道謝的時間都沒有了。不過我想,或許始終默默沖著咖啡的姿勢,用開店以來完全沒有改變過的沖咖啡方式,表達「託各位的福,我們才能圓滿落幕」,也能算是聊表謝意吧。
此外,還發生了另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出現了說「請讓我好好跟你們道別」的客人。「我雖然只是個客人,但在這裡的時間,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長久以來謝謝您了。」他說完就離開了。之後,又有許多人陸續來致意後隨即離去,接二連三。
這裡雖然是不多話的店,但仍會禮貌地跟客人打招呼,不過,倒有不少客人一句話也不說就離開了。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會想,他原本就是這樣的個性吧。
不過即便如此,感覺每一個人都把在這裡的時間,變成重要的時間。我為此感到驚訝,也深受感動。
我當然希望一杯咖啡,能讓人放鬆身心,因此咖啡必須好喝才行。人們喝到好喝的飲品時會放鬆,喝到合胃口且特別美味的咖啡時,會忍不住長吁一口氣。而且我總認為,如果有人在他面前姿勢端正,一滴一滴認真沖咖啡的話,他一定會徹底感到放鬆。因此,我沖咖啡時是沒辦法說話的。咖啡必須靜靜地沖泡,因而整個過程,不得不請客人耐心等待。
有客人寫了信來,也有很多客人留下紙條後才離開。
長久以來
這裡始終是一個
讓我找回安靜、放鬆
找回踏實歸屬感的地方
謹此致謝。
對老闆您來說
或許理所當然
但每天理所當然地做著同一件事
理所當然地繼續下去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辦到
前面也說過
沖咖啡
泡咖啡
雖然有這些動詞
卻是初次體驗到
欣賞咖啡
不但親眼見證而看出神
與其說是做給人看
不如用魅惑人這字眼
更恰當
安靜地流動般的
一舉一動每個環節都重要絲毫不馬虎
這樣的舉動
光看著
心就自然靜下來。
以前有一群來自美國的開朗客人
熱鬧地佔據櫃檯座位
看到老闆手中的動作
誰都不再說話
全體視線
都投到那手指上
名副其實地定住了。
那也正是我的
姿勢和心情
完全沒有交談
卻讓他們體驗到
心情互通的美好感覺。
既然有茶道
應該也要有咖啡道
那是安靜 美麗
樸素 溫暖的
美好時間
店即使失去了形體
失去的部分
將以更深的記憶
更濃的色彩留在內心深處。
真的非常感謝。
進入十二月之後,我們更忙。手搖烘豆機第一次來到極限狀況,豆子根本來不及烘。當初剛開店,就設想過如果手搖烘豆機來不及的話,就必須再多進機器。但是店裡狹窄,機器要擺哪裡呢?不知道該說幸運還是遺憾,後來生意總算還應付得來。確實,手一天要持續轉動四到五小時很辛苦,但想到進機器之後的麻煩,就不得不苦撐下來。
然而,到了店要收的時候,才發現手搖烘豆機烘焙出的量,實在不足以供應,沒辦法,只好限量販售咖啡豆。 入口排起了隊伍,沖著咖啡的同時,眼前有多達十個二十個咖啡杯在等著。這也是開店以來從沒看過的景象。然而我無法改變萃取咖啡的方式。一整天下來,只能始終以固定姿勢一滴一滴地用法蘭絨濾布沖泡咖啡。然後十二月二十三日,忙碌達到巔峰,毅然決然如期關店。
對這段時間前來的客人,和從以前就持續光顧的客人,我都無法好好打招呼、好好道別,只能在最後靜靜地拉下店門。即使這樣,我想顧客應該已經接受了我們歇業的事。但我的夥伴們卻像斷了線似的,雖然這並不意外。好像登上險峻的峰頂時,一腳踩在空中,被放逐在漫無邊際之中。雖然如此,這是少了員工協助就難以撐過的狀況。大家真的很棒。當我告知要以現在的成員結束營業,請求協助時,他們都一口答應。三名店員對於措手不及的狀況,都能以團隊默契沉著化解。我知道非常辛苦,這一切令我畢生難忘。其實我後來辦了員工慰勞旅行,但大家似乎都沒心情看風景,去哪裡都提不起勁,結果成了一趟悵然若失、完全不知所措的旅行。
大坊珈琲店就這樣不在了。
刊載申明
本文內容來源為《大坊珈琲店手記:把在這裡的時間,變成重要的時間》,由 NOM Magazine 編輯團隊精選刊載之,秉持編輯道德原則與共同推廣優質內容之合作初衷,刊載獲得正式授權,同時雙方不彼此干涉報導內容自主權。更多飲食文化,請見《大坊珈琲店手記:把在這裡的時間,變成重要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