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要先懂得經緯線,再談『離經叛道』。」曾待過台灣某設計雜誌、喜愛文字創作的貓下去老闆陳陸寬說。他大學其實讀的是餐旅「管理」,後來是為了飲食寫作才開始碰食物,更誤打誤撞開了小餐館。沒有任何特殊背景的他,以務實的小人物哲學,加上創意人的眼光,跌撞卻踏實地走自己的路,而這或許正是台灣許多小型餐飲業者需要而缺乏的態度。
台灣西餐該長什麼樣?
文章開頭阿寬說的那句話意思是:先打好基礎,再來搞創意吧!而這「基礎」除了廚藝,更包含徹底認識台灣這塊土地需要什麼,不只是業者,消費者與政府也同樣必須回歸根本思考這個問題。
首先,年輕廚師有時候不清楚自己開餐廳的目的,而受到國外流行的做法影響。但在追求現代廚藝技法或拿鑷子擺盤前,很多基本功還沒做到,這樣反而容易倒退走。「在台灣做餐飲很多東西乍看跟國外很近,但其實沒有,以米其林星級程度來說我們大概落後國外一百年」,不過他說瞭解國外新資訊仍是必要的,錯的是一昧地把國外的東西追進來卡進去。
再來,「觀眾也跟不上。」阿寬說,他所謂的觀眾指的是消費者,「國外一直在講 local (在地)的時候,台灣人一直在講我要像國外,這就是沒跟上。有些人需要國外的人來滿足他們所謂的跟上,可是這樣其實只留在台灣的人永遠跟不上。」當然,他不是傲嬌地反對外籍主廚或海歸派,而是回歸現實面思考,「我想他們都能夠拿國外的東西回來讓台灣變得更好。」他說。
綜合上述兩點,重點是做適合台灣的事,並回歸烹飪的基礎面。就先從認識自己開始吧!
▲過去位於徐州路的貓下去一隅。
寬式哲學:以經典為本,務實走出自己的路
然而,熟悉貓下去的人或許知道,他的靈感起源來自紐約餐酒館的經營模式,但是,他連一天都沒有待過紐約。那為什麼選擇向紐約致敬?只是模仿表象嗎?這難道不是抄襲?
原來他透過大量閱讀外文餐飲書籍與網路資訊,發現日本受法國影響深遠,倫敦又太高端,反倒是從閱讀安東尼波登開始,以及餐飲大亨 Danny Meyer 的 Union Square Cafe 食譜書等,發覺紐約時報四星的餐廳不但極具水準,也成功創造生意量,而且他認為大蘋果的消費文化與台灣很相近,於是紐約便成為一種精神指標與經營模式的參考。「所以我們也不會稱我們是西餐廳」,阿寬說,因此他才自定義為「西餐快炒小館」,以西式做法呈現的菜色中,隱約有種熟悉的台灣滋味,但又不是台灣菜。
「我們都在做反映出身背景的事,我們反映了小人物的生活,但是要跟上國際思考是真的,很退步的事情我們不做,例如廚房配置必須具備現代水準。」他清楚自己是誰,能力範圍內能做到什麼程度。「『西餐中做』是可以很樸實的,意味著即使我無法什麼都自己手工製作,也沒有預算大量使用有機蔬菜,但透過開店頭幾年幾乎每天親自跑市場的經歷,我有能力判斷蔬菜夠不夠好。」台灣的精神大多是這樣的,不能凡事都跟巴黎、紐約等歐美大城的餐廳做法比較。
因此,致敬不是抄襲,而是汲取學習對象的長處,依照台灣自身的條件再進行發揮,而非把國外的某一套硬生生拔起來,丟進台灣的環境,就期盼這外來品種能夠在台灣生存下去。
▲新店「貓下去敦北俱樂部」與一群冠軍調酒師合作「俱樂部男孩沙龍」酒吧。
在貓下去實踐寬式哲學
不過這過程並不容易,資金、人力都是問題,但是他認為得在「現在」解決「過去」的問題,才有「未來」。新貓下去的開幕也是一樣,他說那是「小吃部變成公司」的過程,為的是讓一切運作下去,資本來源、勞健保、休假、薪資都正常,全部都是為了繼續生存。
在有限資源下,他仍然希望實踐廚師應該擔負的責任,好比國外一直在說的 trash cooking 就是其一,這幾年來他專買長得醜但滋味一樣好的菜,盡量減少食材浪費。好比熬湯用的青蒜就不用太漂亮,此外他們也長期使用一般人不愛的生澀酸蕃茄,不但便宜也很夠味,讓料理味道更活潑。
就貓下去的營運現況而言,在挑選食材的部份目前或許只能做到這裡,只做「能力內的美感」是他下的絕佳註解:盡量使用台灣產物,盡量不浪費食材,就是他能做到的。
陳陸寬讀什麼書?
陳陸寬的思考全以經典為本再綜合在地元素加以發揮,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想要能夠做到這點,至少必須先像他一樣大量閱讀,「大師的東西一定要看,尤其幾個大師的大師一定要看。」,他推薦必看的書籍有:
- 《The French Laundry Cookbook》— 主廚 Thomas Keller 啟發眾多近代優秀廚師,例如芝加哥名廚 Grant Arkaz 便是其一。
- 《Eleven Madison Park: The Cookbook》— 紐約名廚 Daniel Humm 與經理人 Will Guidara 共同創辦的餐廳 EMP 的食譜書。
- 安東尼波登早期著作,如《廚房機密檔案》與《名廚吃四方》等。
- Elizabeth David 探討飲食文化的著作
- M. F. K. Fisher 飲食文學著作
- 台灣飲食作家王宣一老師的著作
而他最近在讀的書則有:短文集《吠人》、《苦甜曼哈頓》與名廚 Alain Ducasse 出版的《法國廚神的自然風家庭料理》。
結語
「有人問我,如果回到七年前你還會開店嗎?答案可能是不會,但這七年也累積了很多經驗,我不會後悔。」阿寬說。雖然對許多現實感到無奈,但他還是繼續在做。
「餐飲就是這樣,有很多不同風格,但很多人把事情打散在一起談,所以小吃或江振誠的餐廳都被歸類成『美食』,但這樣互相比較很不對勁。」他說。其實餐廳經營模式百百種,不論是從產地到餐桌或不浪費食材都是好事,沒有孰對孰錯。最終,貓下去就是反映一般小人物能做到的事,而這正是台灣餐飲界不可或缺的風景。
採訪:Patricia Ma, Jean Kuo
文:Patricia Ma
編輯:Jean Kuo
圖:貓下去計劃
NOM Magazine 於台灣舉辦飲食論壇活動,身為餐飲圈一份子的你會想參加嗎?最想聽到的主題是什麼呢?
請點選此問卷連結